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信字的诗句

1.古诗词中什么词代替书信二字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此外,古代书信还有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故后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书筒也代指书信,其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锦书,云中谁寄锦书来直接用书,古文里有【与朱元思书】。

2.带有"信"字的古诗词,古文~~

1.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

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3.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答武陵太守》

4.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范成大《初归石湖》

5.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

3.有关“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2、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义: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出自: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5、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出自:唐代·张籍《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4.带有“信”字的古诗词,古文有哪些

一、古诗词

1、[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东望都门信马归

译文: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2、[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烟涛微茫信难求

译文: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3、[宋] 苏轼 《浣溪沙》:沙上不闻鸿雁信

译文:沙上看不到鸿雁送来的信

4、[宋] 欧阳修 《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望极不来芳信断

译文:绝望至极等不到信件

5、[宋] 辛弃疾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不信人间有白头

译文:不相信人间能有白头到老的那一日。

二、古文

1、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译文:我谏官呢,不能让天子杀无罪的人,而信任用奸臣

2、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译文:我看到人们,清廉的名声上,黄金贝进入,信誉显扬而信守诺言,不知道以后的矛和戟,毁灭前的盾牌啊。

3、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译文:一天,公厅敬客,有急脚声。喏说:我知道州府有一封信,现在去某某州下的书,回来路上却请回信

4、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 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贪财好贿。人民失散,四野饥荒。”

译文: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但却贪爱钱财。人民失散,四野饥荒

5、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来示云,有人传 愈 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

译文:来提示,有人传越近从小信奉佛教。这个传说的是错误的

5.带有信字的诗词

、《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

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

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

得尽养生年。

6.形容书信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7.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