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英雄的诗句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唐诗宋词中的历史人物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杆,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 3.寻找宋词李清照的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古代诗词中论英雄一词有何典故三国时,群雄竞相 起兵,并争天下。 时刘备为吕布所 败,弃小沛而依曹操。一日,曹操于小亭置青梅一盘、煮酒樽,邀刘备 一会。 酒至半酣,曹操遥望天外之龙挂(龙卷风),谓刘备曰:“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历数袁术、袁绍及刘表、孙策诸辈,曹操皆以为不足挂齿。刘备请曹操言之,曹操乃以手指刘备,后自 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后世之人遂以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事为典,喻指壮志慷慨、指点时世英杰之宏论。 清•查慎行《黔阳杂诗》:“英雄稚子论谁是?广 武登临叹有余。”。 5.南宋诗词中描写英雄的例子满江红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贺新郎 辛弃疾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贺新郎 辛弃疾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额,暂时只能想这么多/0.0 补充一个 贺新郎 辛弃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6.那首诗词中提到过英雄1.提到了当年西楚霸王项羽。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提到了东吴开国君主孙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提到了鞠躬尽瘁的蜀汉贤相诸葛亮。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提到了孙权、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毅隆、赵将廉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寻找唐诗、宋词含有冷雨的诗句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 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 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 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飞、山河破碎。 那些婉约或豪放的诗句里,有点点的冷雨,在纷飞。想来,是大辽帝国的金戈铁马,让大宋朝廷上下心惊胆战。 而朝廷的妥协与苟安,也让大宋那些文人墨客的心凉了。他们用一支凉透了的笔,蘸着绝望的泪水,填写着一阕一阕的小令、长调,抒发着内心的苦闷与悲凉。 那茫茫的江南烟雨,也被塞外大辽的风雪侵袭着,变得生硬、冰冷。在岳飞的《满江红》里,我们感受到了雨的凉意。 虽然,此时塞外大地上的王朝已经由辽而金,然而,塞外的风雪却越刮越猛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江南的雨吗?岳飞率军与敌人边关对峙,冷雨潇潇,打湿了将士们的战袍,自然也凉透了岳飞那颗火热的心。 ( 文章阅读网: )有岳家军驻扎的地方,自然是宋朝的天空,那雨自然也是宋词里的雨。但这宋词里的雨与塞外的雨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冰冷的,击打着残垣断壁,也击打在将士们的铁衣上,铿然有声,撼人心魄。 那面帅字大旗,在萧萧冷雨中缓缓低垂,僵硬而沉重。天空浓重的乌云翻滚,大地一片萧条荒凉,目光所及,只不过是残山剩水,那里有江南的风韵?那些冰冷的雨点击打在人们的脸上,寒在心底,凝滞在不朽的诗行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知是边关的朔风还是宋朝的冷雨,让英雄对空嗟叹,少年头白。我在塞外的大地上行走,想寻找大辽帝国兴衰的密码。 在那个被称作“中京”的地方,我看见了那座巍峨的“大明塔”。这是修建于辽代的建筑,是大辽帝国兴盛的象征。 在大明塔的不远处,我见到了一位放羊的中年人,走过去与他攀谈,问他知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有过一个大辽帝国。他用略带不屑的眼神看看我,指指不远处的大明塔:“没见那座大明塔吗?这里原来就是大辽国的都城,是一座很繁华的城市。” 那人很健谈,知道很多关于辽宋的掌故。他讲了那个著名的“澶渊之盟”,讲了关于萧太后的故事,讲了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讲了大辽与大宋间不断征战,又不断融合的故事。 当然,这些都流传自于民间。但可以看得出这片土地与大辽帝国的渊源,看得出历史上大辽与大宋的恩恩怨怨。 自然,这些流传于塞外民间的故事,与宋代诗人们写入诗词里的感受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片土地上,有“上京”,“中京”之说。 是大辽帝国兴盛与衰亡的地方。兴盛的时候,大辽帝国在塞外兴建了几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做为经济,军事重镇,也做为向中原进军的跳板。 “上京”,“中京”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当时的大辽帝国以此为据点,不断举兵南侵,一点一点地蚕食着大宋的锦绣河山。 那些忠于大宋王朝的文人墨客,在萧萧冷雨中纷纷南逃,一边在诗词里抒发着亡国之痛,一边在诗词里表达着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到处可见辽代的文化遗迹,在有关的典籍,或者民间传说中,也都可以寻找到辽与宋王朝的爱恨情仇,烽火硝烟。 现在,辽宋征战的硝烟已经散尽,大明塔在这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荒凉之地兀自独立,成为那一段悲情历史的见证。而那些大辽帝国的后裔们,经历史的不断变迁与融合,已经不知散落于何处,不知是你,是我,还是别人。 只有这大明塔,历经风雨,仍然耸立在塞外寒冷的土地上,用有些残缺的眉眼,注视这空中的云卷云舒,大地的沧桑变幻,有些固执地显示着大辽帝国曾经的辉煌。这就是历史,费尽千辛万苦去创造,却又轻而易举地去破坏,用兴衰成就了一部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历史著作。 侥幸遗存下来的,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成为了供后人凭吊、阅读的典籍,成为了隽永的岁月。我喜欢宋词,喜欢宋词中那种沉郁的情感,喜欢宋词里那种豪迈苍凉的慷慨悲歌。 宋代的诗人们把国破家亡之痛,都一一倾注在他们的诗词里,让后人读之,禁不住感慨系之矣。我知道,一阕一阕的宋词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英雄热泪,萧萧冷雨,与塞外的大辽帝国有关,与大辽帝国的铁骑雕弓有关。 虽然塞外这块寒冷之地杀伐未曾间断,朝代的更迭也未曾停止,由契丹而大辽,由辽而金…..但塞外那寒冷的朔风,却从未停止向南侵袭,宋词里的雨,冷冷的,也从未曾温暖。一个人的诗,与诗人个人的境遇有关系。 一代人的诗,就与国家、时代、民族的命运相攸关了。唐诗的豪情高举,神采飞扬,是大唐兴盛的体现,是唐代诗人那种豪迈不羁精神的自然流露。 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们心头总压着一座大山,有无法卸却的沉重。所以,他们的笔下,虽然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风花雪月。 但更多的则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式的烽火硝烟。家国之痛,生离死别,是南宋诗人无法。 8.宋词中的故事一)戴复古夫妻的诀别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 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 可谓贤烈也矣!” 戴复古妻的诀别词《祝英台近》这样写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词中的女主人公已隐约透露出了准备为情赴死的决心。 可其善良、宽容、坚贞、刚烈的心意并没有让朝三暮四的戴复古心生留意,戴复古还是绝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复古满怀对亡妻的怀念与歉疚,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一首: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 流恨落花红。 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春衫虽破依旧暖,飞鸿成双人自寒。戴复古对亡妻的怀念,虽是真挚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挚情却是无力而苍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虽在内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却轻谓‘一点闲愁’以概之,听起来总让人感觉他更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公子,即便不是虚情假意的表白,与其妻的作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别。 (二)李之问再娶聂胜琼 《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行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 这首《鹧鸪天》寄李之问写到: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词写得清丽幽婉,也难怪李之问妻被其清健的语句所感动,出妆奁资夫取归”之。 让聂胜琼这个歌妓身份的下层女人,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美满的感情归宿。看来不独男人喜爱才女,就连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监与乐婉的来生缘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乐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一位风尘女子,至性真情,豪爽洒脱。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爱之切。却终究不得不屈从于无奈的残酷现实,只待重结来生之缘。 施君得此红颜知己,虽遗憾不能永结连理,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四)朱淑真的梦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经历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也有心仪的梦中情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相思岁月。 她只有在《清平乐》词中追忆自己曾经的恋人,和短暂甜美的爱情生活体验: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汝台。 全词通俗明白,艳而不亵,全赖女词人大胆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衬出这乍现即逝的欢乐时光,有谁还能以假道学家们的嘴脸抵之为有失妇德”呢! (五)金定和刘翠翠的诗词姻缘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刘翠翠家住比邻。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龄相同。彼此朝夕伴读,青梅竹马,渐生情愫。 一日,金定赠刘翠翠情诗一首: 十二栏杆七宝台,春风随处艳阳开。 东园桃李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刘翠翠和诗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台,怀抱何为不早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阳栽。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婚之夜,刘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临江仙》一首: 曾向书窗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尘。 尤雨殢云混未惯,枕边眉鬓羞颦。 轻怜痛惜莫辞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步原韵答和《临江仙》一首: 记得书斋同笔砚,亲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临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 看了二人的诗词答和,不能不让人羡慕金定和刘翠翠的美满婚姻和柔情蜜意。 9.找一些唐诗宋词代表人物并谈谈对他们一首诗的感受唐诗:代表人物---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个人感受:李白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从诗中可看出他有远大抱负,尤其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看出。代表人物---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3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7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个人感受: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因此他的诗很实际,此诗写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宋词:代表人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另一首很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个人感受:苏轼是一位豪放派词人,从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其豪迈情怀,都是很经典的作品。 读他的诗犹如身临其境般,让人心绪澎湃。代表人物---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个人感受:陆游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作此诗时他岁已年老,可从诗中仍能看出他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希望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