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夜雪有关诗句

一、关于雪的诗句——《夜雪》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唐)白居易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赏析:“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二、夜雪这首诗的意思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一】 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

是说,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

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 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

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

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张明非) 【赏析二】 白居易也写了不少与雪有关的诗,《夜雪》只是其中的一篇而已,不过虽然篇幅短小,却写得耐人寻味,波折委婉,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的诗歌多以通俗易懂见长,这首诗也不例外,睡着睡着觉,觉得厚厚的被子不能抵御寒冷的入侵,甚至被冻醒了,不觉感到惊讶,今天夜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忽然间比往日冷了许多?要知道那时的人们是没有天气预报的,所以也不会预先知道天气会发生什么突然的变化。

在似睡非睡之际,朦朦胧胧中,睁开眼睛一看,发现竟然连窗户外面也比往常亮了许多,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心里当然要琢磨一下,读者也在随着诗歌的思路感到有些迷惑不解。其实在这里作者已经巧妙地把夜里下雪时的特征摆在读者的面前了,一个是气温比平时下降,所以同样的被子盖在身上,却感到阵阵寒意袭来;一个是光线比平时要亮,因为地面蒙上了厚厚的白雪,自然会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

不过,既然是写诗,当然不会把话说透,而是要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所以作者要把这一场大雪用他独有的表达手段呈现在读者眼前。被子冷,是一个有关气温的感受细节,窗户明亮,是一个涉及光线的视觉细节,但由于作者是在屋里睡觉,所以仅仅感到寒冷和明亮,并不能证实就一定是下了一场大雪,而下面两句切入的角度,却准确无误地抓住了只有下雪而且是下大雪才能出现的特殊物象:“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人躺在被窝里,从什么地方判断外面一定是下了一场大雪呢?就是从耳边时时听到大雪压断竹枝的声音,这就完全可以肯定自己“知雪重”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且如果是在白天,声音嘈杂,可能就会听不到竹枝被雪压断的细微的声响了,可这种声音在夜深人静之时,听起来却是再清晰不过的了。 白居易的这首小诗,避熟就新,完全从感觉、从推理入手,虽然根本就没有看见雪,但他却别具特色,准确无误地写出了他对夜雪的感受。

四句诗读下来,每一句都是写的“夜雪”,所以这个题目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

三、有关雪夜的诗句 古诗

1、楼船夜雪瓜州渡

陆游

《书愤》

2、雪窗休记夜来寒

晏几道

《玉楼春》

3、夜雪初霁

姜夔

《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4、夜雪初积

姜夔

《鹧鸪天·辛亥之冬》

5、夜深知雪重

白居易

《夜雪》

6、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

《卖炭翁》

7、夜雪卷书帷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8、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欧阳修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9、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晏殊

《蝶恋花·南雁依稀回侧阵》

10、雪窗休记夜来寒

晏几道

《玉楼春》

11、常记东楼夜雪

晏几道

《六么令·日高春睡》

12、夜来深雪前村路

晁端礼

《水龙吟·夜来深雪前村路》

13、夜霜如雪

晁补之

《满江红·月上西窗》

14、夜来急雪绕东堂

叶梦得

《临江仙·梦里江南浑不记》

15、夜来听雪晓来看

朱敦儒

《朝中措·夜来听雪晓来看》

16、一夜不知两鬓、雪霜侵

向子諲

《虞美人·倚窗人似莺藏柳》

17、雪艳江天夜

张元干

《卜算子·芳信着寒梢》

18、雪月交辉清夜

曾觌

《西江月·焕烂莲灯高下》

19、雪林一夜收寒了

范成大

《菩萨蛮·雪林一夜收寒了》

20、一夜头如雪

辛弃疾

《生查子》

四、关于雪的诗句——《夜雪》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唐)白居易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赏析:“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

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

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五、夜雪诗歌是怎样写雪的

《倾听,一场雪的飘落》 1 冬打碎天空,让雪出逃 白和蓝,如两面旗帜 插在视野,天空绽开梦的臂膀 把时光拉入怀中,触摸天空的疼 午夜,让冰冷的心温暖起来 2 放逐,光影从西山滑落 碰落一地暗黄,溅湿那株抒情的杨 把爱埋在根部,只用飘落的叶儿,为雪涂抹淡妆 飘落的树叶,停在半空,屏住呼吸 迎接一场雪 3 昨夜星辰,觅爱的足迹遍野 倾听,一场雪的飘落 用真情,切开缠绕的紫藤 划过心的柔软,痴恋田野的宁静 漫步在星空,有一只银灰色的鸽子飞出来 传递一个共同的心愿,在落雪之前 把天空擦洗干净 冬夜,赶走悠扬的虫鸣 那些隐进溪水的绿叶,包裹缠绵 带着苍茫,撕开阳光 浸染你我曾经的海誓山盟 4 天空可以沉寂,你也可以沉寂 我却不能,当雪花洋洋洒洒飘下 天空在沉寂中苏醒,眼前有没有一只鸟飞过 在沙漠中徒步行走的人,心会不会孤独 远处有绿洲,在雪花的装扮下 大地比内心宁静 我把自己囚进大地深处 《雪在远山背面,洁白地歌唱》 日夜兼程,盼侯鸟回归 春的气息,已经悄然入梦 朦胧的静美,如皎洁的月光 一枚星子,迫切地想靠近花朵 初绽,还缺少鲜艳的勇气 春天,那山外的胡杨 穿过荆棘的梦境 雪在远山背面,洁白地歌唱 我静静赏析,春的飘逸 看点点星光溢瞒,我婉约的向往 驱散夜的孤寂,独自品尝春光 你无声地浅吟低唱 无意中濡染了,我心中的绿色 一朵桃花幽雅绽放 破蕊而出的向往 迎春花开在路上,啼血为鸟 衔着寸寸光阴 蘸着明媚,在悬崖上挥毫 将生命融入季节的边缘 将时间渗为最久的结局 用攥在手心的洁白,歌唱 声声不息 《用雪的纯洁,滋养诗歌》 攥紧一片雪,在野地里奔跑 偶尔发现遗落的种子,虽不饱满 却躺在,一片泛着绿色的园地里 不远处摆满刚刚出土的淘罐 是盛唐的淘罐,那里装满了诗歌和种子 还有许多昆虫留下的繁殖后代的小窝 细看会发现,周围长满杂草 不相信诗歌的灵魂会淹没在杂草丛中,不信 要赶在这场雪还没有停止之前 倾听种子破土的声响 把诗歌与蔚蓝的天空和温暖的阳光放在一起 握紧雪的纯洁,滋养诗歌的秀色 在白色中孕育出绿色 雪,被日光雕灼出的热烈 是诗歌激情的脉博 蕴满光芒,如月亮般皎洁 冬至初降,雪花满天 从第一首写雪的诗歌开始,我一直 坚守雪的纯洁,希冀 在冬天里种植美丽,只要执着于春天 冬天很快会离去,桃会红,柳会绿 诗歌的春天会触手可及 《一弯明月,注视人间冷暖》 冷风狂欢,雪花舞蹈 月亮在大树后面藏匿,躲避风雪 流星拖起,扫帚般的大笔 在天空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天怒人怨,谁之过 不是雪的错,空气中有太多污垢需要洗涤 大地惆怅,弄不明白,这些洁白的雪 为什么也会迷失了方向,白色的郁闷 在赶路人心中酝酿,预示着 一场更大的暴风雪,即将来临 雪,肆无忌惮飘落,空气冻结 百年不遇的灾难,堵塞心窝 喘息困难,大雪封闭群山 无边黑暗里,只看到满世界飘着白色 原谅宇宙不再沉默 不再沉默的世界,将惊起千重波涛,万重雪 没有温度的心脏,浸泡着苦涩 冻僵的手指,再也编织不出色彩斑斓的梦幻 抬望眼,一弯明月,注视人间冷暖 残雪压枝犹有橘,冬雷惊笋欲抽芽。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王初·唐《早春咏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雪》) 关于雪的古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

六、关于雪夜的诗句古诗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夜雪这首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昨夜开始 纷纷扬扬下起大雪,诗人初觉衾枕增寒,又时时听到院子中厚重的积雪 弯折竹子的劈啪声,天明前又看到积雪堆积在窗户前,室外分外明亮。 诗句写一夜大雪不断。从感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渲染雪之大、积之 厚、天之冷,使人产生不堪承受的感觉,直觉满纸寒意逼人。

【鉴赏】雪,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它以天赋丽质装扮山川,飘洒寰 宇,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有“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 雪纷纷连大漠”等等。在如此众多的咏雪诗词中,白居易的这首《夜雪》, 并非光彩夺目,也没有波澜起伏,更没有能让人刻骨铭心,但是这一朵小 花,却也开出了别有一番的韵味,耐人寻味,让人一感其清新淡雅、无尽 韵味。

“已讶衾枕冷”一句开头,细细品来,就会感受到其独到的描写方式。 不写天气,不写环境,仅仅一个字——“冷”,形象地表现了雪即将到来的 感觉,还有一个“讶”字,也暗含了雪的到来。正因为雪的落地无声,所以 通过它的冷来感受才显得更为贴切,朦朦胧胧之中忽然就越发的冷了起 来,原来那是因为下雪了啊!

“复见窗户明”,紧接着的就是视觉上的变化,窗户的“明”,亦是为了 写雪的意图,大家都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可是窗外却分外的明亮,这又说 明了什么呢?那是因为雪下得大,雪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 了亮光。这又同时说明了雪的到来,并且是夜雪的到来。这是多么生动 又传神啊!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此时已经明知是下雪了,而且是大雪,可 为什么偏偏是夜深才知呢?“折竹声”这样细小轻微的声音在大白天如何 能够听见?在夜深的时候,那折竹声就会显得更加清脆,这一结句以有声 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真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 涧》)相媲美。

这首诗最令人感觉到不同一般的还是他的创新之处。从触觉、听觉、视觉、感觉上来透彻地描写夜雪的降临,更以精细的笔触把夜雪的另一种 美描写得栩栩如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