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勋《北宋词家》听后感悟,最少150字1.柳永,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 北宋这些词人,包括苏轼、柳永,他们的可爱,在于他们觉得人是不同的,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跟别人一样,所以你回来做自己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在柳永的作品里,我选了一般人都不会去选的一首,叫做《鹤冲天》,在我自己的一个叫《今宵酒醒何处》的集子里面,我引用了这首词。我一直很希望台湾所有准备考大学的年轻人都读一读它。因为在中国古代那么长久的一个科举制度当中,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敢于抗拒考试,然后永远在用这个东西去断定自己在社会里的价值跟优劣,不止是考生个人,整个社会也觉得考试会决定你的一生。这个《鹤冲天》写的其实是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因为他是落榜,换了别人大概偷偷摸摸就走掉了,不会去跟人家讲,可是他就讲出来了,而且写成一首词,并且这首词还填成歌,在卡拉OK唱,最后还是排行榜前几名,这下不得了了。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说我去考进士,最后放榜了,黄金榜贴出来,竟然没有考取。这个“龙头望”可能是讲皇帝是龙头,没有看上他,也可能说他没有考到前面几名,他不止是说上不上榜,那个龙头其实是在讲首榜,所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落榜了,你还有什么好讲。接下来他就说:“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这不是一个很开明的时代吗,不是大家觉得皇帝很英明吗,怎么会遗漏了我这样的一个贤能的人。“明代暂遗贤”,我希望我们所有落榜的学生都敢讲一句话,因为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自信的找回,就是生命价值没有那么简单到一个考试就定论了,其实每一个生命应该给予他自己可以决定的东西。“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他说这怎么办呢?竟然连我这样的人都遗漏了。我们看到一步一步地,柳永在对没有考取这件事情做调侃。“未遂风云便”,考取叫做直上青云,平步青云,所以“未遂风云便”。注意这里面是了不起的,他没有说他不好,他觉得他没有那么顺利,也就是说表现了一种个人的自信。“争不恣狂荡”,那好吧,我就去好好地去玩一玩。这个狂荡其实非常有趣,我们发现过去的很多字眼在今天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说轻狂,比如说狂荡,在宋代的歌曲当中竟然变成一个正面的生命描述。那我考不取,我不做官不就完了吗,那不做官不要每天打领带、打卡,那我就可以去到处玩一玩,比较自由,无拘无束,所以“争不恣狂荡”,他用狂荡形容他自己。 下面讲的非常有趣,“何须论得丧”,生命为什么要讲得失这种问题,你有所得的时候,一定有所失,就像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里说,“他年夜雨独伤神”,当年苏轼兄弟准备考试的时候,天下着雨,两个人在写诗,他就跟弟弟说,考取以后我们两个会在不同的地方做官,以后大概没有机会在一起做诗了,所以考取是得,可是不能再跟弟弟在一起写诗是失。所以柳永这里就安慰自己说:“何须论得丧”。 2.蒋勋:为什么唐诗变成宋词一、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蒋勋 一、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大家对词这个文学形式有兴趣,可是也许我们应该关心的一点是,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我们会发现由于唐诗的成就太高,它经过初唐的成就,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唐诗的成就高到这样的程度以后,其实大家会发现,老百姓、民间慢慢读不懂了,因为它已经高不可攀。 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也就说明它远离了民间。可是民间本身不可能没有娱乐生活,所以他们自己就会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歌来唱,这时士大夫会看不起说,你看那些歌多难听,真是靡靡之音。 结果这两者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然而一旦当这两个东西被拉近的时候,它就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词。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宋朝没有人写诗,其实多得不得了,甚至他们的诗比词还要多。 可是他们的诗都没有词的成就高,这个是有趣的事情。其实苏东坡写了很多诗,可是你会发现他最重要的东西都是词,因为词比较自由。 它的整个音韵的形式当中发生了变化,当我们在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们会发现唐诗的七、五都在变化,甚至四都出现了,九也出现了。它的音韵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很多节奏上的新的韵律感,这个韵律感推展出词的一个新的境界出来。 讲到词,首先要提到五代词,因为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一个关键桥梁,但是这个关键的桥梁的关键人物是李后主,其实李后主的作品不多,可是不多的作品,却在文学史上发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力。有时候的确可以看到在文学艺术的创造性上,一个人会有旋乾转坤这么大的力量。 李后主是战争的失败者,又是文化上的战胜者。因为他的诗征服了汴京,整个汴京的文人都开始填词。 我们看到北宋时词变成文学的主体,诗不再是主体,大家还在写诗,可是诗不再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可以看到李后主的影响有多大,他令原来属于贩夫走卒的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抒怀的工具,他们以它来抒解生命的某一种情怀。 那些伶工,从来没有想到他们的作品可以变得这么有意境。如果我们今天谈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出现与成熟,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民间创作,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 它产生于民间,产生于大家认为有一点低俗的民间文化。后来当文人开始用这一形式去书写自己的心情感受,它变成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合作产生的文学成就。 二是李后主,他把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连接成功。二、“富三代”的李后主,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争议 唐朝崩溃以后,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这一阶段,有两个朝代比较安定繁荣。一个是定都在南京的南唐,延续了对唐朝的向往与崇拜,他们一直自认为延续了唐朝的正统,被称为南唐。 李煜是最后一位君王,被称为李后主。另外一个朝代是建都在四川的西蜀,也产生了非常华丽的艺术、文学创作。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李后主的地位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 一个帝王竟然亡了国,当然受指责。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发现,他创造了文学世界当中最精彩的作品,而且对后代影响很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后主评价极高,说他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如果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这个人,也就没有后来的士大夫之词。什么叫做士大夫之词?什么叫做伶工之词?伶工是写流行音乐的人,职业性地演奏音乐的人,他们的音乐形式在民间流行,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不高,人们一直把伶工之词当成消遣。 士大夫之词就是后来的苏东坡、欧阳修写的词。这些人是士大夫,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 他们认为词可以变成上层的文学形式。打个比方,今天有一个人,利用民间卡拉OK形式,填进自己写的词,改革了流行歌曲,提高了流行曲的意境。 李后主是第一个做这种文学改革的人物。 李后主身上有两重有趣的矛盾,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绝然不同,简直是两个很不同的人。 他的前半生是什么?他的祖父是皇帝,他的父亲又是皇帝,到他做皇帝的时候,有一点不耐烦了。李后主是第三代的富贵,祖父那一代要北伐中原,到了父亲那一代,已经不太想了,再到了孙子辈,连想也不想了,就是玩。 江南又非常富有,皇宫里面天天吃喝玩乐。读他的传记时,会发现他整天都在调情。 调情是李后主生命里面最大的重点,我想大家都听过他与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一对美丽的姐妹,是他的皇后、妃嫔。他有几首词就是写他从大周后的房间跑到小周后旁边,“手提金履鞋”,让他的脚走路没有声音,从窗户爬进去。 他是非常奇怪的一个人,在玩一些情欲的游戏。他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华丽的宫廷,根本就没出去过,不知道外面的民间疾苦,他完全是一个淫乐的皇帝,每天关注的都是自己的吃喝玩乐。 可是他喜欢文学,他就去写词唱歌,唱的东西全部是艳情的内容。我觉得他的艳情与李商隐全然不同,李商隐有感伤,他没有。 比如李后主著名的《玉楼春》,里面没有任何感伤。 在李后主早期作品当中,我们读不到感伤,他也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感伤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富贵的第三代,也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人。祖父打天下,父亲守成,孙子干什么呢?当然就是花钱,就是挥霍。 所谓富不过三。 3.词家之正宗的宋代宫廷词人周邦彦被誉为是“词家之正宗”,他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对宋词艺术形式的成 熟与完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 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端。 善于铺叙,讲究章法,布局疏密相间,时空交错叠映,其长 调大多是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之笔,浑厚之中不乏深劲之力。善描摹,以工笔写景 咏物,精雕细琢,形神兼备,以思力摹写人物情态,细腻入微,曲尽其妙。 语言富艳精工而 又浑然天成。周邦彦既善于锻炼字句,又善于熔化典故成语、櫽括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 如同己出,以致有人说他字字有来历,带有浓重的书卷气,使词的语言风格进一步雅化、文 人化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格律精严,音韵谐美。周邦彦妙解音律,能自度曲,整理古调之外, 还创制了许多引、近、犯曲。 对音律的规范化有很大的贡献。周邦彦词“诚能汇前此晏、欧、秦、柳之长,而成一大派;树后此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之鹄,而开其 大宗。” (王易《词曲史》),他既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又是南宋格律词派的先驱,在 两宋词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4.蒋勋说宋词怎么样其实文学不是那么单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蒋勋 看蒋勋的书,感觉又回来了大学的讲堂,选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按时坐在座位上,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那些摸索、感觉出来的东西。讲台上的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谁能保证在台上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但你仍然会被他的认真和激情感染。 你可以不爱蒋勋,但你一定会爱上宋词,爱上或更爱中国的文化,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历史不会重新来过,李后主、欧阳修、苏轼、秦观、李清照,等等,他们在写某曲词的时候想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有今天的解释,都是想象甚至是意淫出来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能在其中自得其乐,这就够了。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很不能接受很多人对蒋勋的恶意评论,尽管我也不能全盘接受老蒋的观点。 但是否读一本书,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但绝不至于把他彻底贬低。就像蒋勋自己说的:“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他只是用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给了宋词一个说法,仅此而已。 用某一段落的时间,读一本书,有某种成长,就是收获,哪怕是收获一种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蒋勋讲词,说得并没有多么深入,只是从头到尾,让你看到从唐到南宋、北宋的过渡、发展,然后就是用他的方式向你介绍几个或很出名或出名的词人。当然,他会选择一些自己更有兴趣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其实,越是这种自我的东西,你可能更能学到平常注意不到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可能是被所谓的正统文化忽略了的,就像张三记下的“何须论得丧”的自如,李四学会了“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淡然,这就过了。 5.宋代著名词家有哪些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 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等 具体内容/cr.htm 6.这句话是冯熙说的。晏同叔指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 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按照词调作词的名家称为“倚声家”。 所以,“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说明在唐宋词发展史上,晏殊是将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领袖人物。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得之最先”,他得五代词的真传,起了承先启后的关键作用。 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宫和徵为五声调式,指音乐。形容晏殊的词琅琅上口,富有节奏韵律,文字温婉柔和,风流蕴籍,却又不失清健风骨。 冯熙又说:“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这说明晏殊既是北宋初祖,又是北宋江西词派的领袖。 7.周邦彦为什么被称为词林正宗周邦彦被称为词林正宗,是因为: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 3、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注: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音乐家,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因此由诸生擢为太学正,任教太学。 当上学正后,常有积极作为,但在仕途上并没有得意的成果,长期在州县间担任小官职。倒是词愈写愈受世人喜爱,加上精通音律,能自创新曲,词名愈来愈大。徽宗时期是他作品最多的时期,大部份都带有他华美、轻狂的特质。 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