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春夜 作者 蓝蓝的赏析春夜静美 柳丝轻抚柔肩 花香粘染人衣 美神与诗神接吻 月光与湖水偷情 瞬间就产生了美 一个人独处 有往事作陪 两个人相拥 背影朦胧且诗意 一群人的舞蹈 让夜广场充满美的气息 春夜静美 活着的人都在春风中陶醉 他们只亲近生者 不期待往生 灯火映照着万丈红尘 月光反射出故人的身影 在这样的夜晚行走 不时会被月光绊个跟头 焚心之火 也会在不经意间 把你的眼睑打湿 也许为一件事 也许为一个人 2.解释《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3首古诗词的意思《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原诗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原诗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原诗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扩展资料: 《独坐敬亭山》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望洞庭》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忆江南》诗人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独坐敬亭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望洞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忆江南 3.照样子写词语类似蓝蓝的词语:红红的、白白的、绿绿的、黄黄的、粉粉的。 类似一朵朵的词语:一只只、一片片、一把把、一朵朵、一个个。 三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莺歌燕舞。 扩展资料:其他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山如笑、春风和气、春晖寸草、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蛙秋蝉、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满园春色、柳绿花红、双柑斗酒、雨丝风片、雨后春笋、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春意盎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天。 4.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阵阵秋风吹呀吹是什么诗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阵阵秋风吹呀吹”是什么诗歌的问题,回复如下: 这是儿童诗歌。 一、出处 出自幼儿园大班课文《秋天》,全文如下: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阵阵秋风吹呀吹。 白杨、梧桐换上了黄色的衣裳,红红的枫叶正漂亮。 美丽的落叶随风飘荡,像红蝴蝶,黄蝴蝶在跳舞一样。 迎着秋风开放的菊花,放出阵阵清香。 看:蚂蚱蹦蹦跳跳,蟋蟀蛐蛐叫, 好象在对小朋友说:“快,快,快到田野里跑跑!” 秋天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 颗颗稻谷闪金光,朵朵棉桃开口笑。 粒粒大豆多饱满,沉甸甸的果子压得树枝弯下了腰。 摘下又红又大的苹果, 送给农民伯伯和阿姨。 啊!丰收的秋天多么好! 二、儿童诗歌的特征 1.情感饱满。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歌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2.想象丰富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3.构思新巧。 儿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4.语言童趣。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5.意境优美。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歌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