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陇头水一词有何典故据《乐府诗集》二十 一卷(汉横吹曲•陇头•解题》解 释:“一曰陇头水。 《通典》曰: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即汉 陇关也。《三秦记》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 陇头水,也。” 此处“陇头水”为汉乐 府横吹曲名。后遂用以渲染悲哀的 气氛。 魏晋时《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亲然旷野。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唐•李白《猛虎行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金.元好问《歧阳三首》之一:“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 声。” 2.麦垄在古诗词里有哪些垄,就是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必须种植在这样的地垄上。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但也成行,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也有时可能是指麦行之间的空地,但不够确切吧 。 1.麦田。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唐 李白 《赠徐安宜》诗:“川光浄麦陇,日色明桑枝。” 宋 欧阳修 《山斋戏书绝句》之一:“蜜脾未满蜂采花,麦壠已深鸠唤雨。”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当我写这诗篇的时候,绿色的麦垄还在向天边延伸。” (2).麦田中的小路。 应修人 《麦陇上》:“伊只这么着,走在朝阳影里的麦陇上。”“垄”lǒng (1)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田垄。 垄沟。 (2)农作物的行(hang ),或行与行间的空地:宽垄密植。 (3)像垄的东西:瓦垄。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3分)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分) 小题2:答案一: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 答案二: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赏析。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五、六两句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驻马流泪。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 小题2: 试题分析:“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由诗歌尾联来看,本诗主要运用了借典的表现手法,以苏武进行类比,借古讽今,表达主题。 4.天水名人古诗词天水的历史名人 名祖名帝 伏羲.女娲:与西方亚当、夏娃创世纪的故事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他们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领袖。 “大目、山准、龙颜”的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书契,钻木取火,始创八卦,旋定历法,始创嫁娶,使人类走上文明之途。后来人类遭遇洪水,人种灭绝,只剩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两人不得不成婚繁衍人类。 次后,女娲代伏羲为首领称女希氏。诸侯共工与祝融争斗天下,头触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娲乃以五彩石补天,这几乎与西方洪荒时代传说一模一样。 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初祖,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 从轩辕开始,华夏氏族逐渐归顺结盟统一,开创了战事征伐、疆域开拓、经济农桑的新时代。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好畜牧而应周孝王征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无马不成行,无马不成军,驭马和军马在经济、交通、国防上作用十分重大。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为附庸(国),准许在秦地(即秦亭,今张川县后川河谷)建邑,号称嬴秦。 秦由此正式成为周朝在西域的封国,开始了秦族走向强盛的历史。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李 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李渊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 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 现在,天水人民把他和李广、李白并称成纪三李,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都雍城(系陕西凤翔县境),称霸西域戎国,从此,秦的名称随戎族(后称匈奴)流动向异域传播,“秦”成了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古波斯文中“赛尼”、《圣经》中“希尼”都是“秦”的音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特、李雄:(?--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 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 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苻洪、苻坚:(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苌、姚兴(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 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名臣名士(天水名臣多忠良直谏之士,与刚烈秦风熏染有关。 而名士或不致仕,或退隐故里著述立说,或执教育才,堪为陇上风范。)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天水人,李蒿之曾孙。 北魏孝文帝时,李冲为秘书中散,负责宫中文书,后升为秘书令,参与朝政。公元485年,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的改革建议,得到魏孝文帝采纳,实施后使北魏国力大增,鲜卑与汉文化逐渐融合。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李冲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工程,并制定。 5.小题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3分)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分)小题2:答案一:用对比手法(反衬)。 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答案二: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 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 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 小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