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采

1.关于“采药”的诗句有哪些

1.点绛唇·采药归来 宋代: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2.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登鹿门山怀古 唐代: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4.南池 宋代:陶弼

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旆同赏郡南池。

额名旧载零陵志,碑字新镌子厚诗。

采药衔杯愁满满,折花行令笑迟迟。

明年岁熟歌声稳,伴醉清香宛是谁?

5.酬濬上人采药见寄 唐代:刘商

玉英期共采,云岭独先过。应得灵芝也,诗情一倍多。

2.李白的古诗中:采得百花成蜜后,这句古诗叫什么名字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因为 “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 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 “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3.相思古诗中愿君多采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