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 简介(简单点200字)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这同唐代以五、七言为主的齐言诗歌不同。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每一支词牌,都有不同的格式。 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 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 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宋词 简介(简单点200字)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这同唐代以五、七言为主的齐言诗歌不同。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每一支词牌,都有不同的格式。 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 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宋词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南北曲的形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艺术传统。南北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曲调,来源于宋代的词体歌曲。 而南北曲开始采用的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最初也是在词体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3.经典唐诗宋词 150字皇甫冉 《春思》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楼笑独眠。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李商隐 《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无题•其二》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温庭筠 《苏武庙》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薛逢 《宫词》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王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杂诗》 来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孟浩然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白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举头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刘长卿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令人多不弹。 李端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李商隐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崔颢 《长干行•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 《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李白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卢纶 《塞下曲•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乡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卢纶 《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些行吧 4.宋词简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宋词的流派 1. 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 b.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这类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 c.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以抒情和咏物为主。 2. 宋词的代表作家作家 时代 风格特色 词集名称 李煜 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南唐二主词》 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变 北宋 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於羁旅行役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乐章集》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词境扩大笔力纵横,气势磅薄 《东坡乐府》 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 格律精严,颇有法度多以唐人诗语入词,怀古伤今擅写咏物之作 《清真集》(又名《片玉词》)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北/南宋 前期多反映闺情,感情真挚细腻后期多写漂泊流离之痛苦 《漱玉词》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 意境雄奇阔大,瑰丽奇伟擅以民间口语入词擅於用典擅写农村风光 《稼轩长短句》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 擅创新调(自度曲)多记游、咏物之作音调谐婉,辞句精美,结构严密 《白石道人歌曲》 5.宋词介绍词,起源于唐代民间,称“曲子词”,后被文人接受,改造成一种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时期,这种诗歌体裁渐趋成熟。 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等。到两宋时代大发展,名家辈出,蔚为大观。 宋代以词名家的人很多,如张先、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姜夔、刘克庄、吴文英、张炎等等。近人唐圭璋编辑的《全宋词》收入一千余家作者的近两万首作品。 在讲具体作品之前,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关于词的格律特点。 词,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等别称。 它是一种格律诗的样式,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所以还叫“长短句”。习惯上又把词分为三类:58字以内的称“小令”,59字至90字的称“中调”,91字以上的称“长调”。 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的叫三叠,分四段的叫四叠,后两种不多见。每首词都有词牌,如《如梦令》、《蝶恋花》、《木兰花慢》、《贺新郎》之类,原来是曲调名称,后来词和音乐脱离,这些词牌便只成了填词的格式。 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进任何内容,所以词牌不是标题,和内容无必然联系。词有自己的一套格律要求,我们看看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投降宋朝后,做了阶下囚,回想当年帝王生活,写下这首充满留恋、悔恨感情的词。全词五句,27个字,三处用韵(中、龙、风)。 其平仄格式是: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词对用韵的要求比近体诗宽(19个韵部),但平仄要求严格。 至于对仗,词里用的很少。据清代的《钦定词谱》等书统计,词牌多至800余种(也就是说有800多种格式),常用的只有100多种。 我们知道,宋代分北宋(公元960—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1279年)两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国家民族的境遇很不相同,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下面分两个时期简介宋代词人与其作品。 1北宋词 北宋统一中国后,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工商业发展很快,城市普遍繁荣。 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写男女之情和闲愁离恨的,并认为这是词的本色。 北宋初期的词仍是这样,多写花月闲愁之类的有闲阶级情感。其中也有写得很精致的,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其大意是:作了一首新词再喝上一杯酒(油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天气同于去年,亭台依然如旧,可是夕阳已经西沉,又一天过去了,明天什么时候开始呢?花儿虽然鲜美可爱,可是谁也无法挽回它的凋零;那和去年一模一样的燕子又飞回来了(眼看美好的春天就要逝去),我独自一人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来回漫步沉思。对月伤情,看花流泪,这是旧时代文人中时髦的感情。 或由于失意,或由于无聊,他们经常写这类诗词排遣落寞的情绪。晏殊这首词由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被誉为名作。 再读一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去年热闹的元宵月夜,与情人有过一次甜蜜的约会,快乐难忘;今年元宵夜一如去年,然而心上人不见了(可能是暂别,也可能是分手),孤独寂寞中不禁哭了一场。 看样子是个女孩,“泪湿春衫袖”,可见是偷偷哭的,这是不好大哭大叫的。这首词在有的书中说是朱淑贞作的。 不管作者是谁,它写得情真意切,轻灵自然,是首好词。 柳永是北宋时期影响很大的一位词人。 他官当得很不顺利,失意无聊,就和歌儿妓女混在一起,过着颓废放荡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于词的写作,善写羁旅别情,发展了“长调”词,语言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受到普遍欢迎。 他的名作《雨霖铃》、《望海潮》等至今仍为大家所熟悉。我们欣赏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喁〕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抒写自己奔波于仕途,飘泊在外,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词人看到江间天上飘下一场大雨,秋天的景物像被洗刷过一遍一样清新。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山河冷落萧条,落日的余晖映照楼头,益发令人惆怅。 到处花残叶落,万物都收敛了生机。长江水也不再掀起波涛,默默无声地向东流去。 此时此刻词人不愿意去登高远眺,因家乡万里,渺茫遥远,思归的心情无法抑制。自问:一年来四处飘泊,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象中妻子(佳人)正在梳妆楼上企望着我的归来,多次错认天边的来船,一再失望。 她怎么能知道我现在倚着栏杆(阑干),也为想她而这样愁思不解。 6.宋词简介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扩展资料宋词的分类 1、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词牌来源划分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