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诗中"残"一般表示什么意思残 cán 〈动〉 (1) (形声。从歹( è),戋( 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 同本义 [injure;damage]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demolish]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wither]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词性变化 ◎ 残 残 cán 〈形〉 (1) 凶恶;狠毒 [ruthless;atrocious]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disabled]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surplus;remnant]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remaining]。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 残 残 cán 〈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ferocious person]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描写“残疾”的诗句有哪些1.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 2.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3. 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4.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6. 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7.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以下为原诗:1. 雪 唐代:孟郊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 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 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 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 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 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2.寄别李儋 唐代:韦应物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3.西铭 宋代:北宋·张载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4.大道之行也 先秦: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5.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6.祭十二郎文 唐代: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 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 3.求带残字的悲情诗句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是宋代张元《残句》中的诗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 希望对你有帮助。 4.菊 残犹有傲霜枝中的残在古诗中的含义诗句翻译: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参考资料: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