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吴山的诗句登吴山诗 重巘经层暂停銮,天日晴和览眺宽 城市万家烟火近,近念莫遣有饥寒。 吴山大观歌 我游名山亦己多,吴山大观今作歌。 兴安大岭及长白,嵩泰台麓田盘窝。 诸山未兼江海胜,此间旷览俱遮罗。 南北高峰走龙脉,蜿蜒入郡成嵯峨。 琳宫梵宇许居下,不许墙宇盘尖螺。 平列坎石镇火患,风从其俗无烦诃。 第一峰头纵遐瞩,壮哉所见真无加。 左江右湖互环抱,海气蓊匌含羲娥。 维水有四三已具,故富鱼族蛟鼋鼍。 天吴阳侯时出没,列缺丰隆相荡摩。 吴颠越踬阅兴废,宋迁元代纷淆讹。 只剩吴山青不磨,吴山大观今作歌。 2.带有子夜的诗句带有“子夜”的诗句有“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 ①原文 《忆昔》唐代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②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③作者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2.①原文 《子夜》 唐代 薛能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②作者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 3.①原文《大子夜歌二首》 唐代 陆龟蒙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②作者 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江湖散人,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 他的小品文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4.①原文 《鹧鸪天·上元启醮》 宋代 张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②作者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宋朝词人,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 5.①原文 《南歌子》 宋代 黄庭坚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 论文思见老弥明。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 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雨余风急断虹横。 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②作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3.(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整首诗及鉴赏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作者】韩淲 【朝代】宋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在充满了各种事事非非的尘世中又到了秋天,我独自爬上吴山观看江流。年纪大了已经看不清楚远处了,一腔热血也要埋藏。从来自然风景都被用来抒发感情,这里的深秋萧杀也和我现在的心境一样。古往今来的读书人和有抱负的人也都是一样,都会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面。 4.和子夜相关的诗句(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杂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饯谢文学离夜诗(范云)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送沈记室夜别诗(范云)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扪萝忽遗我,折桂方思君.望织女诗(范云)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陆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舟行江**中(张彦实)雨后侵篙一尺浑,败蒲衰柳乱填门。 梦闻断角送余响,起看新潮到旧痕。处处鱼盐成市井,家家罾笱长儿孙。 更传下诏宽民力,斗米三钱何足论。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之一(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5.带有“子夜”的诗句有哪些带有“子夜”的诗句有“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 1. ①原文 《忆昔》 唐代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②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③作者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2.①原文 《子夜》 唐代 薛能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②作者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 3.①原文《大子夜歌二首》 唐代 陆龟蒙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②作者 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江湖散人,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 他的小品文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4.①原文 《鹧鸪天·上元启醮》 宋代 张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②作者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宋朝词人,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 5.①原文 《南歌子》 宋代 黄庭坚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 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雨余风急断虹横。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②作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