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乐山”的诗句有哪些1. 《绵州越王楼即事》 唐代:乔琳 三蜀澄清郡政闲,登楼携酌日跻攀。顿觉胸怀无俗事, 回看掌握是人寰。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 行雁南飞似乡信,忽然西笑向秦关。 2. 《犍为城下夜泊闻夷歌》 唐代:陈羽 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3.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唐代:宋之问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4. 《寄欧阳侍郎(时在嘉州馈遗)》 唐代:齐己 又闻繁总在嘉州,职重身闲倚寺楼。大象影和山面落, 两江声合郡前流。棋轻国手知难敌,诗是天才肯易酬。 毕竟男儿自高达,从来心不是悠悠。 5. 《初发嘉州寓题》 唐代:薛能 劳我是犍为,南征又北移。唯闻杜鹃夜,不见海棠时。 在闇曾无负,含灵合有知。州人若爱树,莫损召南诗。 6. 《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 唐代:薛能 几日监临向蜀春,错抛歌酒强忧人。 江楼一望西归去,不负嘉州只负身。 2.描写乐山大佛的古诗宋乾道九年(1173),陆游摄理嘉州政事,写了《谒凌云大像》: 出郭寻幽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宋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游览凌云山,写了《凌云九顶》: 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 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 古佛临流都坐断,行人识路亦归休。 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闲身始自由。 明弘治中(I488—1505)嘉定州守曾介《次岑韵》诗中,对乐山大佛的雄伟作了如下描述: 古寺何年踞上游,飞鸿天外构层楼。 两轮曰月摩峰顶,四季烟云罩佛头。 明弘治十八年( 1505)乐山籍进士安磐《凌云寺》诗中亦写道: 金身谁凿与云齐?闻道韦皋镇蜀时。 绀殿千层零落尽,寺前唯有放生碑。 黄庭坚于元符三年(1100)游历乐山,到凌云山瞻仰了乐山大佛,对凌云山的秀美风光深为赞赏,回顾三十余年的曲折经历,寄情于诗,写下了《凌云纪游》: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明万历进士李时华,巡按四川,到乐山后写下《凌云寺》诗: 莲身凭岸起,鹫岭倚云开。 月渡青衣水,烟沉尔雅台。 松树迎吹入,江浪载天回。 何处菩提树,移来胜地栽。 明万历十四年( 1586)进士、云南副使罗绲(乐山人)的 《大像石》诗,写出了人们对乐山大佛的尊崇,也反映了人们对乐山大佛“万古不毁”的愿望: 崚嶒绝巘镇江干,砥柱中流独障澜。 石壁疑从天际出,云根半落水中盘。 金身直傍青霄立,玉树唯凭白日看。 万古乾坤应不毁,降神光岳气初完。 清顺治进士、刑部尚书王士祯《晚渡平羌江步上凌云绝顶》亦写道: 真作凌云载酒游,汉嘉奇绝冠西州。 九峰向日吟江叶,三水通潮抱郡楼。 山自涪翁亭畔好,泉从古佛髻中流。 东坡老去方思蜀,不愿人间万户侯。 3.关于乐山大佛的诗词1、《定风波 乐山大佛歌》近现代:王引 原文: 城郭全非斧烂柯,独参宝像礼巍峨。 一夜石头齑与粉,随份,后人还有后人磨。 译文:城墙内外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独自参拜巍峨的大佛像。石头经过一夜的混杂变成了粉末,后人还会有后人继续磨。 2、《成都行 其九 乐山大佛》近现代:何永沂 原文: 巍巍大佛立唐朝,孕得三苏堪一骄。 佛自慈祥山自翠,船头词客自逍遥。 译文:巍峨的大佛修建于唐朝,孕育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位才子。大佛慈祥山峰翠绿,在船上的诗人非常逍遥。 3、《嘉州淩云寺谒乐山大佛》近现代:熊盛元 原文: 谁谓成功自古无,一龛高接九天隅。 云崩蜃灭三江涌,忍见苍生泪眼枯。 译文:谁说成功不是从古就有的,供奉佛像的小阁与九天相接。 云崩蜃龙灭亡三江翻涌,为了天下苍生眼泪都干涸。 4、《乐山大佛》近现代:刘梦芙 原文: 孰挥郢匠斤,凿岩竟成佛。 一千数百载,世变阅飘忽。 译文:古人纯熟、高超的技艺竟然把岩石凿成了佛像。经过了千百年世事沧桑变化。 5、《乐山大佛》近现代:幻庐 原文: 芸芸人如蚁,俨俨佛如象。 属气度岷峨,闲神坐霄壤。 译文:众多的人好像蚂蚁一样,恭敬的佛像如巨象一般,气魄威震峨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