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立秋的古诗三百首1、《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清代诗人纳兰性德 原文: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译文: 盼望着银河的出现,入夜的时候却偏偏下起了悲凄的秋雨。刹那间,园里的蝴蝶和蜜蜂纷纷飞起,匆匆躲避。是暖是寒。入秋夜雨本是等闲之事,但今晚那丝丝点点的雨声却令人搅断柔肠。应该是因为此时正是别离送友的时刻,所以这秋雨才这样让人断肠吧。 秋夜雨洒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风上画出的水墨画。能否请求高高的梧桐树和烧残的灯烛细做掂量,不要在此时再添人的愁绪池塘里,荷叶已经被秋风吹残,那今夜谁来代替荷叶为鸳鸯们遮风挡雨呢?你将上路远行,从此旅途劳顿,梦醒之时,唯有悲切的寒蝉声相伴。 2、《立秋日登乐游园》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文: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瑟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译文:独自一个人行走在曲江头,游玩迟迟不上归去的马车。花白的鬓发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谁知道一下子就到了秋天。 3、《立秋》宋代诗人刘翰 原文: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聒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4、《立秋》唐代诗人刘言史 原文: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译文:早晨没有了炎热,秋风已经到来。天空收起来夏天的痕迹,树叶飘落预示了秋天来临。 5、《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文: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译文: 河水入秋便逐渐显得清浅起来,月亮要等到午夜才会徘徊于水天之间。这时不论是起身行走或是坐卧,身体和心都倍感舒适。 2.关于立秋的诗句有哪些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 杜甫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描写立秋的诗句有哪些? 1. 杜甫《立秋》诗云:“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2.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立秋前一日览镜》)。 3. 晚唐令狐楚云:“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立秋日》) 4. 北宋宋祁说:“峰云晓彤破孱颜,万里风生结早寒。……槽花并滴添新酎,笥月兼轮掩故纨。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骚首问长安。” 5. 沈括的侄子沈遘有句云:“自惜茂陵多病客,感阴惆怅尽孤吟”(《立秋书怀》), 6. 而杨齐更为直抒胸臆:“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立秋后有感》) 7. 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故人千万里,新蝉两三声”(《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这是在长安怀念元稹; 8.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立秋夕有怀梦得》)这是想起了刘禹锡。 9.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 ,谁教同会一时秋。”(《立秋日登乐游原》。 10. 自己的年华一日日老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李二十升官得志“忙”得连朋友的信都不回了,相形之下,更增添了白居易失意的惆怅。 11.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催颓。无因风月下,一共平生杯。”(《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清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12.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落阶梧叶月明中。宋·刘翰《立秋》 1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3.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后面题目13.①诗人把月色比作“雪霜”,表现其皎洁,把泉声比作“琴筑”之声,反衬夜晚的静谧。 ②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诗人从视觉的角度写月色,从听觉的角度写泉声,静景和动景结合,描绘出山间夜晚的幽静图景。 (5分) 14.全诗塑造了一个勤政忧困、饱经沧桑、关心农民的诗人(官员)形象。诗人“百重堆案”,忙于政务,欲抽闲而不得,为祈雨而宿山寺,闻秋声而思国事。 遭贬通判,年华渐逝,倍惑世路艰难,但仍心怀民生,起看银河,长夜难眠。(5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这是考查诗歌的写景角度,该以角度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比较赏析。答题区间“颔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有以下几个(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本题就是从写景角度的异同分析答题的。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本题考查诗中人物形象。学生赏析诗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要能知人论世。 赏析作者的形象,一定要回到原诗中抓住概述诗人生平经历或形象的句子。比如“百重堆案”“ 农心”。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 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人物形象的分类: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陆游《书愤》等)。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等)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等幽州台歌》陆游《书愤》等)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辛弃疾的诗词《示儿》《破阵子》《京口北古亭怀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凉州词》《出塞》《兵车行》等)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雨霖铃》)★人物形象鉴赏题的一般问法: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或者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大体的一般格式:(1)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什么的人物形象(特点加身份)(2)例举特点后点明身份。 4.关于立秋的诗句有哪些1.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秋月【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雨悠悠。 3.立秋【刘武子 】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4.七夕【杜 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萧。 6.赠刘景文【苏轼】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秋野【杜甫】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8.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9.嫦娥【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10.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关于立秋的诗句有哪些1.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秋月【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雨悠悠。 3.立秋【刘武子 】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4.七夕【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萧。 6.赠刘景文【苏轼】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秋野【杜甫】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8.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9.嫦娥【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10.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关于描写立秋的古诗词有哪些 立秋习俗导读: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时节来临,就预示着夏天即将离去,秋天就要到来,大暑时节已经和我们告别,再也不用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而且古人喜欢通过咏秋抒发感慨,留下了不少以立秋为题材的诗词,那么,关于描写立秋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万年历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立秋的古诗词,一起来鉴赏吧! 一、《立秋》 杜甫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二、《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三、《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四、《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五、《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六、《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七、《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八、《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九、《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关于立秋的诗句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黄巢《不第后赋菊》 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4、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释义: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 释义: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扩展资料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参考资料:立秋-百度百科。 8.关于“立秋”的古诗词有哪些一、《立秋》 杜甫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二、《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三、《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四、《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五、《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