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鉴赏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代表作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①,水一程。 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夜深千帐④灯。风一更⑤,雪一更,聒⑥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⑦无此声⑧ ①程:道程,路程。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嘈杂扰人。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 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上阕写山水行程。 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 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 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写景毕竟为抒情。 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 对家中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 其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其二,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 “‘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在哪里呢?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 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 其三,上一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 其四、上一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重在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 重在写内,展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中。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 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2.求纳兰容若所有诗的意思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决。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 津:唾液;汗;润泽 仰望夜空感叹,明月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可惜的是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她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她,于是决心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的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温暖她。无奈一个天上,一个人间,永不相见。室在人亡,一片凄清。如今一双燕子出现在帘钩上,燕子呢喃,似絮语,它们在说些什么?是说当年这室中曾有过的旖旎柔情的事情吗?他痴想,对着秋坟悲歌当哭。唱罢了挽歌,到不如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化作一双蝴蝶。来年春日,那烂漫花丛中形影相随,双栖双飞的彩碟。这就是我们俩一一永远的解脱悲哀,永远相依在一起,请旁人明春到此来认取。 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娇憨情态的少女,他们相恋的时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纪念。他感到那时候他自己也很纯洁无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后来他便陷进许多烦恼中去了,所以他对一逝而不复返的人生这段美好时光无限依恋,格外追想。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缘由也在此。 纳兰性德词中有一个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爱情得到永生。青年词人是非常执着于这一理想并且热烈地赞颂它的。《蝶恋花》可为范例。故而我们读他这篇词后,会感到于凄惋中还燃着一种象火一般炙热人心的东西,这就颇具力量,而不纯然是消沉。他的同时代词人陈维崧评他的词曰:“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但我以为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纳兰性德的词,几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纳兰性德词善设色点染,此篇先以素谈之色为主,只见青白的月色,又见帘前的双燕,最后却让我们看见那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采绚烂的特写,映衬之下,分外地美。即令“悼亡”,也不尽是一片素色,这恐怕也是他的特点吧。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萧瑟的枝条上只余几个叶片,又兼风雨交加。孤单的人儿在长夜里相思正情炽。靠着枕头数着秋天,月亮是初七八的半拉子,唉!连月都不圆哪,情,就更孤单了。 秋风雨薄衾难敌寒,灯花闪烁,星光闪烁,泪光闪烁。(如果能穿透雨夜,在云层的上方,仍是星光璀璨的)知音,要有人欣赏才称得上啊,我的知音知心知疼知热的人儿那么的远,琴也没心绪弹了,蒙了一层灰尘。触景伤心哪。我咋总是想着他捏?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饮筵间击鼓赏花,花奴好舞。席终只见落花如血,怀想繁盛处。杯中残酒怎消受,风中泪,心欲醉欲碎,月盈月亏! 佳人相识离别,此情此心,唯对清冷月!此月也异情悦时,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心伤!淡淡的月光,染青丝如霜!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风来云散,湘帘雨未干。飞絮四壁粘,蝴蝶舞翩翩。玉立高楼,唯有清风流! 柳色如烟,柔丝谁牵?夕光微微,鸳瓦对对。人愁凭栏,望重重山。 3.求关于感慨(有关)纳兰容若的文章席慕容在《初相遇》里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是呵,有些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譬如说爱情,当年徐志摩在给梁启超的信中也曾说道:“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去寻找那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当你我于茫茫人海中初相遇,你可曾将我惦记于心?抑或偶尔会在脑海中闪过一片身影,又或者只是一笑而过,似乎什么也没发生,空空如也……有人说,人生的初相遇似一部多彩纷呈的书,里面记录着每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有的人,一见倾心,面对面,时间定格在那一刻;有的人,相视一笑,那一刻记住了彼此。然而时光飞逝,记忆里的印象仿佛水中升起的气泡,最终幻灭;有的人,擦肩而过,你向左走,他向右走,像两条平行线,从此他们的人生不再有交集…… 还是在年前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春上村树的作品《遇见一个百分百女孩》。男孩和女孩都在寻找心目中百分百的恋人。一天清晨,他们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不期而遇。当彼此的目光投进对方的瞳孔,男孩说:“你好,也许你不信,你对我来说是百分百女孩。从头到脚,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女孩也对男孩说:“你对我也正是百分百男孩。”要知道他们两此前根本没见过面……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重拾圣?德克旭贝里的《小王子》,心中隐约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小王子与狐狸邂逅的那一幕至今盘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如果你驯养了我”读到狐狸说出的这话时,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那是一种对爱的期待与著着。小王子与狐狸的邂逅是个美丽的开始,但最终,小王子还是要离开的…… 人生就是这样。直面这百态人生,我们不禁哑然,倘使时间定格在初相遇的那一瞬,如果人生只如初见,那一切又将是怎样? 人生若只如初见,男孩与女孩不会因一场恶性流感丧失记忆而许多年后在同一街道相遇,却终因记忆的烛光太微弱,彼此擦肩而过;人生若只如初见,小王子的离去也不会让狐狸如此悲伤。。. 纳兰容若不愧性情中人,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尽人生隐秘。倘若人生可以重来,你是否还愿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人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