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刘子翚蓦山溪宋词鉴赏

1.刘子翚的蓦山溪的意思

蓦山溪 南宋• 刘子翚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

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

“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

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他不知理想的英雄在何处。

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阳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

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酒”,所以才劝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与作者一道“赋归来”,去过“芟垅麦,网溪鱼”的隐居生活。把上下两片联系起来,那么全词的主旨应该是:深感救国无人,国事无望,作者遂欲断绝万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组织紧密,是这首词的特色。 刘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面临覆亡危险,急需济世之才。

当时善于带兵的大将并不少,但他们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军节节失利。这阕词中“无处问英雄”一语蕴含着作者极深沉的时事之叹,不是普通的吊古诗词。

这是一首重阳寄人之作。词中全用与重阳有关的物事,经过加工处理,作者有意识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使其更好地为抒情达意服务。

比如,词篇一开始用“浮烟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气爽的时节相异。作者勾画这幅天色,是要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

至于三、四句提点黄花,不去欣赏也未描写,只说是“但黄花、年年如旧”。说只有黄花“年年如旧”,言外之意是,此外的一切都不“如旧”,这就深化了“无处问英雄”的感慨。

“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吟咏。

不过,此篇的主人公于此,却不把酒,也不赏菊,而是“伫立时搔首”。 这里,词篇再现人物形象,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高峰。

词人过重阳也并非无酒,比方说客来之后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这里的饮酒,并非是为赏菊助兴,也不是为了登高催诗,而是作者要自己“一醉万缘空”,要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

——以上写黄花、写竹篱、写饮酒,都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同单纯的赏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径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刘子翬自号。

“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

不过刘子翬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并非有意恋菊。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阳美景全都变了样;而出现在作者笔下的、改变的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2.刘子翚的代表作品

白水见梅忆士特 去年看梅时,中郎共开樽。

今年看梅时,独招中郎魂。 悲欢聚散谁作恼,拟欲问春春不言。

北风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

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衮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莱。

必源以古风见投词意甚远因为赋风吹原上苗勉其殖学待时也 风吹原上苗,青青入无边。 发生赖阳和,秀润滋澄涟。

游车走道旁,忽之如浮烟。 那知丁黄愁,枵腹望果然。

农功日夜急,地产东南偏。 飞霜皓盈畴,丰穗垂连颠。

盘盂荐新尝,琼糜失辉鲜。 物生为世用,岂较成后先。

群芳红打围,从渠争春妍。汴堤 参差歌吹动离舟,宫女张帆信浪流。

转尽柳堤三百曲,夜桥灯火看扬州。汴京纪事二十首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汴京纪事二十首 玉玺相传舜如尧,壶春堂上独逍遥。

唐虞盛事今寥落,尽卷清风入圣朝。汴京纪事二十首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汴京纪事二十首 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

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汴京纪事二十首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摇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汴京纪事二十首 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舳舻岁岁衔清汴,才足都人几炬烧。汴京纪事二十首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配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汴京纪事二十首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

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汴京纪事二十首 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

诏许群臣亲受籙,步虚声裹认龙颜。汴京纪事二十首 宫娃控马紫茸袍,笑捻金丸弹翠毛。

凤辇北游今未返,蓬蓬艮岳内中高。汴京纪事二十首 笃耨清香步障遮,并桃冠子玉簪斜。

一时风物堪魂断,机女犹挑韵字纱。汴京纪事二十首 万炬银花锦绣围,景龙门外软红飞。

凄凉但有支头月,曾照当时步辇归。汴京纪事二十首 云芝九干麦双岐,盍有嘉生瑞圣时。

玉殿称觞闻好语,时教张补撰宫词。汴京纪事二十首 桥上游人度镜光,五花殿裹奏笙簧。

日曛未放龙舟泊,中使传宣趣郓王。汴京纪事二十首 天厩龙媒十万蹄,春池蹴踏浪花飞。

路人争看萧衙内,月下亲调御马归。 汴京纪事二十首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炮,犹解捐躯立战功。汴京纪事二十首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汴京纪事二十首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汴京纪事二十首 河汉如云扫泬寥,登东寒铁响清宵。竹窗惊破高人梦,门外骎骎万马朝。

汴京纪事二十首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别安子允 得酒犹堪尉倦游,长亭直为故人留,烟尘几处兵犹斗,风雨一年春又休。尚记虎头初掷笔,终怜猿臂未封侯。

离歌唱落榆关月,可是君心耐得愁。病中赏梅赠元晦老友 梅边无与谈,赖有之子至。

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天地亦无心,受之自人意。

韬白任新和,风味要如此。病中追赋游武夷 建水日夜浅,清滩自迢迢。

渔舠愕已无,忽点净练遥。老身寄其上,兀若栖危苕。

松风知我狂,随舷助倾摇。探幽神益新,得快意自消。

长林翠洞口,微云粉山腰。那知碧虚远,一苇卧可超。

不须换吾骸,吾慵登焦嶢。病中追余观,所得绝富饶。

伯胜文本袖诗见访辄成长句奉酬盛意 懒逐交游户昼扃,客来曳履亦逢迎。旧知吾里多豪隽,亲识君家好弟兄。

瓜芋满畦聊卒岁,琴书一榻寄平生。骅骝历块终千里,俗眼悠悠未可轻。

【蓦山溪·寄宝学】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3.唐诗宋词鉴赏 阙题 刘眘虚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 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 清辉照衣裳。

4.宋词晁端礼的《蓦山溪》,下阕是怎样表现

下阕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桃花,一句“桃花自笑”,将桃花的姿态描摹的万分可爱。

《蓦山溪·轻衫短帽》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礼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

拨断相思调。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

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

波渺渺。何处寻蓬岛。

作者简介: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

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

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

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

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

未及供职即病逝。

5.刘寮虚的《阕题》的鉴赏 紧急

诗词常识减字·偷声 词乐家有减字偷声的办法。

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

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现在先讲减字偷声。

歌词字数既减少,唱的时候也就少唱几声。反之,乐曲缩短,歌词也相应减少几个字。

故减字必然偷声,偷声必然减字。 木兰花本来是唐五代时的玉楼春。

《花间集》有一首牛峤的玉楼春: 春入横塘摇浅浪。花入小园空惆怅。

此情谁信为狂夫,恨翠愁红流枕上。 小玉窗前瞋燕语。

红泪滴穿金线缕。 雁归不见报郎归,织成锦字封过与。

此词格式,每首为上下二片。每片各以四个七言句组成。

用仄韵,下片换韵。如果下片不换韵,它就象一首七言诗。

温飞卿诗集中有一首《春晓曲》: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报。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这首诗被南宋初人编入《草堂诗余》,分八句为上下二片,改题为玉楼春。于是它被认为是一首词了。

唐五代时另有一个词调,名曰木兰花。今举《花间集》所收韦庄一首: 独上小楼春欲暮。

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这首词和玉楼春只差第三句。

玉楼春为七言句,木兰花为两个三言句。它们显然是有区别的。

《花间集》中,魏承班有二首玉楼春,都是七言八句,与牛峤所作同。另有一首木兰花,词云: 小芙蓉,香旖旎。

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

这首木兰花已与韦庄所作不同。韦庄词的上片第一句和第三句,两个七言句,已变成两个三三句法,而下片未变,这里已透露出减字偷声的信息。

到了宋代,玉楼春和木兰花被混而为一。牛峤的玉楼春,在诸家选本中,都题作木兰花了。

清人万树编《词律》,就认为“或名之曰玉楼春,或名之曰木兰花,又或加令字,两体遂合为一,想必有所据,故今不立玉楼春之名。”从此,词家以木兰花为玉楼春的别名,这是研究唐五代词与宋词的一个可以商计的问题。

但是我们现在不谈这个问题。现在要讲的是,北宋以后,木兰花又出现了两种减字形式,一种是晏几道的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小山词》有八首木兰花,其一云: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回桥东畔路。 另外有两首减字木兰花,其一云: 长亨晚送。

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

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

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

一枕高楼到夕阳。 这首词较之木兰花,上下片第一、第三句各减三字,成为四七、四七句法。

韵法则从上下片同用一韵改为上下片各用二韵。字数减了,韵法却繁了。

另外还有一种减字木兰花,初见于张先的词: 云笼琼苑梅花瘦。外院重扉联室兽。

海月新生,上得高楼没奈情。 帘波不动银釭小。

今夜夜长争得晓, 欲梦荒唐。只恐觉来添断肠。

这首词题作偷声木兰花,它只在上下片第三句中偷减了三个字,每片成为七七四七句法。但是它的韵法,也和晏几道的词一样,成为上下片各用二韵。

晏几道的词称为减字木兰花,张先的词,字句的减法不同,不便再称为减字木兰花,故标名为偷声木兰花,以示区别。其实这两首词都是偷减了玉楼春。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最时兴的词调,简称“减兰”。柳永集中,减兰与玉楼春同属仙吕调。

张孝祥《于湖词》中,减兰亦属仙吕调。《金奁集》中,韦庄的木兰花属林钟商调,张先集中,减兰和木兰花都属于林钟商,而偷声木兰花则属于仙吕调。

由此可知,木兰花被偷声减字之后,曲子的宫调也变了。由此更可知,减字偷字与移宫转调有关。

周密有减字木兰花慢十阕,咏西湖十景,其词句格式与诸家木兰花慢全同。这是从木兰花令词衍引为慢词,“减字”二字已失去其意义了。

贺方回有减字浣溪沙七首。洗溪沙本来是上下二片,每片三个七言句,用平声韵。

贺方回这七首词也仍如院溪沙旧式,并未减字,而他题作减字浣溪沙,不知是什么缘故。也许当时盛行摊破浣溪沙,大家以为是浣溪沙正格。

贺方回减去其所增三字,因而称之为减字浣溪沙却不知这是浣溪沙正格本调。 《小山词》云:“月夜与花朝,减字偷声按玉萧。”

《清真词》云:“香破豆,烛频花,减字歌声稳。”《逃禅词》云:“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怕人肠断。”

从这些词句,也可以了解减字偷声的作用了。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令·引·近·慢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

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

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张炎《词源》云:“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可知引。

6.《唐多令》刘过词的赏析

唐多令(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

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赏析一】 此词为重访南楼,感旧伤怀之作,是刘过词集中不多见的清逸蕴藉之作。

上片写重过南楼。“芦叶”二句勾描了江边秋色凄清之景。

“芦苇”意象渲染了一种迷潆、黯淡、凄清、衰瑟的氛围,而芦苇败叶落满沙洲,更增添了寥落感,为词人重访南楼营造了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定基调。“二十年”句,以叙述方式暗寓今昔感怀与时世沧桑之叹:恢复无望、国势濒危、故友云散、功名空许。

“柳下”三句进一步点出系舟柳下只是仓促路过,既不得久驻,也不能登楼,更可惜再过几天便是中秋佳节,正是亲友团聚,登楼赏月的好时节,而今行色匆遽,望楼兴叹,欲重温昔游景况亦不可得,实在遗憾之至!下片抒情感怀。南宋国势衰危,目望安定楼,而心忧国之危迫的新愁旧愁,与上片“二十年”相映,实乃愁上添愁。

“欲买”三句以“欲”字顿转,生发出欲与故人重温游乐的期望,以弥补“重过南楼”的遗憾。然而,“终不似”又对此期望做了否定,佳节美酒易得,少年豪兴难再。

在一个否定式的论断下,全词划上了一个沉痛的句号。【赏析二】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

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

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 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

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

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韩昌黎云,“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其实,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

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

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

7.宋词晁端礼的《蓦山溪》,下阕是怎样表现桃花的

下阕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桃花的,一句“桃花自笑”,将桃花的姿态描摹的万分可爱。

《蓦山溪·轻衫短帽》 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礼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

拨断相思调。 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

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

波渺渺。何处寻蓬岛。

作者简介: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

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

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

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

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

未及供职即病逝。 作品简介: 晁端礼的词大约可分三类: 一是应制颂圣之作,大约即黄□所说"按月律进词"。

这类词与一些寿词,只是粉饰太平,阿谀取媚,艺术价值不高。 二是描写妇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间的男欢女爱。

有的词手法比较含蓄,如〔清平乐〕写"莫把绣帘垂下,妨它双燕归来";有的则辞语浅直而滥俗。 三是抒发个人游宦生活感受之作。

这类词多表现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隐遁寻求解脱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劲超旷之篇。

如名作《绿头鸭》写中秋赏月,境界爽净高远,抒情气氛很佳,前人誉为"清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词集《闲适集》,已佚。

今传《闲斋琴趣外篇》6卷,有毛晋汲古阁景宋抄本。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