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的读后感

1.读《跟着唐诗宋词去旅行》读书笔记

跟着唐诗去旅行

每一首唐诗,都是鲜活的游历图,

诉说着大唐的故事;

每一位诗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

记录着盛世的情景。

在举国上下均奢于宴游的唐代,

诗人们尤其喜欢漫游。

李白曾“南穹苍梧,东涉溟海”,

杜甫也曾“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象和阔大气魄,

激发着诗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

使他们的诗作充满了瑰丽的艺术魅力,

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

2.求《宋词之旅》读后感(自写)

宋词之旅

喧嚣尘世,太容易迷失。有时需要静静读点书,“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此时读书,应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真正与己心灵相通、受其教益、为之熏陶、去己尘垢的书。我的选择是手捧一本《宋词选释》,来一段回味悠长的宋词之旅。

旅途是如此的随性啊,可以走进温庭筠的梦中的江南,有“无聊独倚门”“独倚忘江楼”的怅惘无奈脉脉情意;可以走进李煜春水般的国愁家恨,“剪不断,理还乱”,“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可以走进欧阳修的蝶恋花的深情,“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以走进苏轼与妻王氏“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点点是、离人泪”;可以走进秦观似水的柔情,“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在朝朝暮暮”;可以走进陆游的终生遗憾,伉俪情深,造化弄人,“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可以走进柳永流连坊曲的风流,“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可以走进朱淑真独处的孤寂,“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还可以走进李清照点点滴滴听梧桐细雨的愁情,“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黯然。

神思旅行宋词的世界,感受那么多温婉细腻,那么多愁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还有那么多的眼泪,那么多的春恨秋悲,那么多的感受忧伤,一个字,一阕词可以包含那么那么多的心思和内蕴,一片落叶,一叶风帆也可以赋予那么那么鲜活的感情。

当然这只是宋词中的婉约词部,这里的情太细太重,愁太浓太深。所以,不益太过痴迷其间,一段短暂的旅途吧,再把那《宋词选释》置放一边。即谓之旅行,当然只是偶尔作为生活的一剂调味。可以回味,却不可长久的沉溺其中。

3.跪求<<宋词之旅>>的读后感

一盏秋灯夜读书

徐鲁的读书随笔集《书房斜阳》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版,去年早春时节就已洒落在我的案头了,斜晖虽然脉脉,却来不及细赏,因为当时正在撰写《高歌低咏———宋词之旅》一书,这一旅程山遥水远,清景无限,我不能即刻拍马从宋朝赶回当代。直到千山木落的深秋,我一灯独拥,连续几夜和徐鲁作纸上之谈。等到执笔写这篇读后感时,却已是晚来天欲雪的冬日了。

这本《书房斜阳》是徐鲁的第五本读书随笔文集。此前他已出版过《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同有一个月亮》和《黄叶村读书记》。这五本书,均是他绿叶满枝的生命之树在90年代结出的果实。他本来是一位诗人,后来又热衷于散文创作,在钱潮动地欲浪拍天的红尘俗世,他亲诗神而疏财神,近书市而远股市,独守四壁图书,向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家作品朝香,他的读书随笔就是他的心香袅袅,流溢的是诗与散文融合的芬芳。

诗,讲究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要求创作主体的释放与张扬。读书随笔所抒写的对象虽说是客观外在的作家作品,但也忌讳写得无动于衷,呆板枯燥,毫无个性与文采,如同面目大同小异的说明书与导游词,这种读书随笔文字在报刊上屡见不鲜,很难引发读者阅览的兴味,更遑论审美的愉悦了,徐鲁大约乃书生本色是诗人之故,或者是出于一种自觉的写作追求,他的读书随笔中总是有他自己生命的投入与体验,理性的思索与感悟,时时处处都贯注他的自我生命的回忆、梦想、激情、理性与人格精神。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和《王力文集》,使他回首大学时代的前尘往事,“重新记起了往昔的旧梦,返回了那温暖的汉语与回忆之乡”,中学时代读过一本对自己影响深切的长篇小说,20多年后竟然与作者不期而遇,旧迹新踪,自然饶多感慨,“她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用心写成的,她是那种以整个生命去热爱写作的人”,这是徐鲁对他人的感受,其中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写照?至少是自许与自励?在副题为“贾宝泉和他的散文世界”的《人间牵挂与文化关怀》一文中,徐鲁写道:“是谁说过,文学到了今天,它最后的竞争将既不是数量更不是技巧上的竞争了。它惟一的、最后的竞争,只应该是作家的道德操守和人格之美的竞争我十分赞成这一说法。”在价值颠倒秩序混乱的今日,徐鲁所投的这一赞成票,自有其在人格天平上的沉甸甸的分量。文坛耆宿徐迟之于晚辈作家徐鲁,可谓平生风义兼师友,此书第二辑“默默者存”中的10篇文章,写的都是徐迟其人其书,“徐迟先生的离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有如星陨,而对于我个人则近于天崩”,他的重读与评价,在理性的思考之中,自然会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个性风采。读书随笔属于文学的门第,散文的家族,除了个性的张扬,也何妨追求文采的飞扬?当前有些此类文章,不仅千人一面,而且质木无文,令人望之生厌,读之无味。徐鲁深知言而不文,行之不远,他的读书随笔写得文采斐然,使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读者一见钟情。“‘荒石园’里那些尚未冬眠的昆虫,都在黑暗的角落里哭泣,并用各自生命的鞘翅,为他们这位共同的老朋友合奏了一支安魂的乐曲”《为昆虫的一生———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他们舍弃了激情之舟而登上理性之岸,他们不再是演员而当起了冷静的观众和剧评家”《谁是弦子》,“没有冰河夜渡,哪能到达彼岸?不是历尽沧桑,谁敢坐看云起?”《棕叶的旋律》,如此警言妙语,如珠玉散落在字里行间,全书能不因此而熠熠生辉吗?

书读于秋夜,文写于冬日,等到此文见诸报章,恐怕已经是新世纪的早春了,徐鲁尚未到不惑之年,如日之方中,书名“斜阳”未免萧飒,愿他在新世纪读书随笔的新著,题名为“书城春日”,不知他以为如何?

4.《趁时光未老,去旅行》读后感

看书之前,我看了简介,知道这是夫妻俩同一时间出的书,却不料,打开这本《趁时光未老,去旅行》看了不到十分钟,就吓一大跳。这哥们儿太坦然了,第一章就写去俄罗斯旅行,和俄国女友交往及分手的始末。怎么敢?就不怕跪CPU吗?继续朝后看,遇到妻子,钟情,纠结,撕扯……她逐渐改变了他,她也逐渐改变了他。本来是个百炼钢,遇到她之后,变成了绕指柔。

除了坦然,我第二佩服他的是,她在兰州,他就爱上兰州。她去了成都,他跟去成都,而她过去,居然是因为前男友在那边。

时间和世俗,在他眼中毫无压力,跟着心走,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有很多两人的照片,她很美,他看起来有些瘦。可是,看了那些文字,你会觉得像他这样的行为,才是真正风一样的男子。

后来,他去了北京,她有一份在银行的稳定工作,他接二连三写信让她过去。他不去想,如果她来了矛盾还在该怎么办?是不是辜负了她。而是想,如果她不来,我就永远失去她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很感动的。我在婚前,曾经被人问过一个问题:你会毫不犹豫爱上什么样的男人?我说,喜欢我,什么都别说,扛起来就走,当天晚上洞房花烛。

我的答案是个玩笑,但我知道,潜意识里,能让我毫不犹豫的,一定是对我毫不犹豫的。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他是否有过犹豫,但在书中,他似乎一直很坚定。这才是男人该有的担当,这才是爷们儿该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理应拥有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是老天爷在亏待他。

他们在一起之后,旅行更是从未间断,常常说走就走,可见两人都够磊落。有了孩子之后,孩子才一岁多,就带着一起去旅行。这样的生活是我所羡慕的。我是一个妈妈,我的孩子三岁了,我只带他去过国内游。出国的话,从来都撇下他。我总觉得他还小,我担心出去之后水土不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带着三岁以下的孩子出行,非常辛苦。要么推车推,要么抱。就连爬个山,行李都一大堆。

看了他们带着孩子去旅行的照片和故事,我很后悔,也很羡慕。记得那次去尼泊尔滑翔,我在天上时,唯一想的事情是,真想带着儿子一起飞。带着孩子旅行,累是累点,起码心里不牵肠挂肚。更何况,孩子哪里有那么娇弱,他们适应能力强着呢!

我错过了孩子的三岁之前,以后定不会再错过啦!三岁之后,定然不会再错过啦

5.请收藏我的声咅读后感

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读后感

“诗是什么?我借美国已故桂冠诗人佛洛斯特的话告诉大家,他说:‘看起来很愉快,读过之后觉得自己又聪明了许多;那就是诗。’我自己从五十多年写诗,亲近诗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诗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我可以做见证,读诗、喜欢诗的孩子,的的确确会变得更聪明、更快乐”这是从事新诗、绘画、儿童文学创作及阅读推广工作的著名诗人林焕彰先生说的一段话。很有幸,这次申请喆妈公益阅读免费试读招募成功,得到了心爱童诗系列之《我的声音会去旅行》。

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们都注重给女儿背一些传统诗词,几年来女儿会古诗七十首和一些宋词,但儿童诗却很少触及,几乎是一点都没沾边。刚一拿到书后,我自己就情不自禁地看了起来,书本质量很好,当中的图画美轮美奂,童诗以孩子特有的天真手法来写,韵律优美动听,便于孩子们琅琅上口。期间我与女儿把每一篇童诗进行了朗读。

女儿特别喜欢《我喜欢和海浪玩耍》这首诗以主人公小螃蟹自述,写出了他与海浪的嘻戏,很童趣。

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读后感

喜欢《春天,燕子们在编织时间之网》,通过燕子所看到的,把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巧妙地描写出来,很唯美。

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读后感

喜欢《我的声音会去旅行》“我的声音会旅行,那是快乐的声音,那是美丽的声音,那是我高兴时的声音”女儿说一读这首诗,好象自己就在旅行,感到莫明的高兴。

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读后感

还有《小时候》,里面写到“小时候,我是挨打的小孩儿,老师是打手,妈妈也是。…长大以后,我常常想起这些事——知道老师打我,是希望我别养成偷懒的习惯;知道妈妈打我,是希望我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女儿看了,问我“妈妈,我表现不好你教训我,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哈哈,使她看到原来妈妈有时的打骂是为了她好。

读《我的声音会去旅行》读后感

诗很美,图很美,感谢林焕彰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好听的诗歌,这使孩子在品味诗中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6.《少年旅行队》读后感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诗组成。

这六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理,把纷繁的事物经过高度浓缩,使之呈现出简洁美,给人以启迪,令人从中品味出诗意。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孩子的口吻,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想象生活,感怀生活,拉近了沟通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

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抒情色彩极为浓重,容易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读后能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7.套用宋词的作文,利用宋词的意境和感情写一篇800子的作文

我喜欢手捧一杯香茗,在灯光下静静翻阅有关宋词的书,因为这使我的心随之沉静,渐渐迷失在宋词的海洋里。

还记得第一次读宋词的还是在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我在看一篇文章,题目为《感悟李清照》。在这篇文章中,最不能令我忘怀的就是李清照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无法理解是什么能让这位才女写下如此凄凉的词句。带着疑问,我阅读完了全篇文章,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宋词。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早年,生活安逸,与她的丈夫感情很好,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李清照的后半生是在流浪逃难中度过的。她已没有任何亲人,一人在外漂泊流浪。一天,她看见隔壁邻居家的小女孩在外玩耍。李清照看她已到读书的年龄,于是就与她交谈,期望她能早日回到书堂去读书。不料,小女孩却说:“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否则长的以后就会变成你一样,孤独一人,无人陪伴。”虽说童言无忌,但李清照一股忧伤之情油然而生,她回想早年的种种遭遇,于是写下了千古凄凉绝唱《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感慨。

宋词的美有几千几万种。不管是“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被,牛衣古柳卖黄瓜”特有的农村之景;还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的暮春西湖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

宋词的情更是数不胜数。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我们能看出柳永对爱情的执着;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我们能感受到见到心爱之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我们可以明白词人的忧愁之情;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的爱国之情;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我们可以了解爱情的真谛……

8.大人是否带孩子旅行作文500字

的确旅行可以锻炼孩子,开阔眼界,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行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书里面图片文字,加上作者的小插图,非常漂亮,作者是韩国人,两个人都是高薪白领,假期带着三岁的小女儿到美国去租车自驾游,真的很有钱,这一趟也没少花,虽然作者没说,但是我估计换成人民币少说也得十万以上。 不过从对孩子的教育角度上看,我却不是很赞同作者的这次旅行,我是小学老师,教五年级的科任课,因为我喜欢旅行,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有专门开设了关于旅行的课程。

在每年的几百个学生中,我发现很有一些学生去过好些地方,有的竟然走遍了多半个中国,出门的次数比我还多,有的去过欧洲,有的去过日本美国,有的去过台湾香港新马泰,除了非洲南美洲,常见的旅行目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可是一到分享的环节,他们却很难说出来什么,甚至连去过的地方名字都说不出来,记得有个学生说自己才去过安西,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安西在哪里,这是个古地名啊,只知道上学的时候学过一个安西都护府,问他安西有什么景点,他告诉我有兵马俑,哈哈,这才知道他去的是西安。还有很多在上学以前就去过巴黎,结果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以前,不适合带孩子出远门,很难达到通过出远门来扩展孩子的视野的目的,而且孩子太小,需要照顾他,自己也很难玩得好,那么大的孩子不如带着在城市周边玩一玩,没必要走太远,去公园走一圈告诉他去了一趟巴黎,和真的去了趟巴黎一样最后都留不下什么印象。 小学低年级可以走远点,但最好结伴而行,带着几个同学或者好朋友,让他们自己玩,父母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自己也可以轻松一下。

如果能够设计一些亲自活动,那就更好了。可以在农村或者是景区住一晚,两日游到四五天的旅程就不错。

这时候最好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大沙漠,大草原,骆驼牛羊兔子更让他们喜欢,这时候他们还很难认识到人文历史的美丽,所以不太适合带他们去世界遗产和名胜古迹。 等到小学高年级了就可以带着他们走得远一点,了解一下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他们也能够消化吸收了。

等到上了中学,就可以带他们独自旅行,这时候他们没有伙伴也可以不感觉那么孤单寂寞,不会缠着大人了。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的旅行,会让孩子的视角由同伴转移到外界,学习如何旅行,学习如何和人打交道,也学习如何寻找和选择自己想要看的景色。

我带孩子上学前都是半日游,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和她的同学组织了一个青草社,八个孩子,一起去了好多个城市周边的地方,爬山,上农村学校,篝火,野炊,去博物馆,去教堂……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活动,二年级夏天,跟着户外俱乐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在草原上露营,去真正的蒙古包吃羊肉,去沙漠,玩沙子,晚上看星空,玩得非常过瘾,户外很便宜,每个人只花了五百多块钱。四年级夏天去成都去了峨眉山乐山大佛,参观亚洲动物中心,走进黑熊基地,女儿留下深刻印象,五年级夏天去山西、五台山、云冈、悬空寺、平遥、壶口、晋祠。

六年级毕业去了河南和陕西,一路都是人文景观,还爬上了华山。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小就不能带孩子出去玩,现在很多人家里面条件好,去欧洲和去郊区一样,但是这和教育无关,和培养孩子的眼界关系不大,应该按照孩子成长的过程合适的安排相应的旅行,尤其是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还没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

周围的同事经常有带孩子去海南的,两个人一次大约就要花一万。而我带女儿去了那么多地方,加在一起两个人只用了一万多一点,而孩子的收获却要大得多。

9.孩子旅行的感悟

1、最近讨论亲子游;聊带孩子出去玩,我的感悟是孩子小学阶段其实是非常好的时候,在旅行过程中我们将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个时候他完全属于你的,你也放下工作完全属于他的,等孩子再长大了,思想意识更独立了,这样机会和感觉会越来越少!好好enjoy和珍惜这段美好时光吧!

每次和儿子出去就特别的疼他;看博物馆和他讲一些知识;结合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实地看还是很不一样的;发觉4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了;上次去澳门;在游览大三巴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儿子那么的认真和专注的看;大出我的意料;我不由得说;你这么喜欢教堂历史啊;那去欧洲我们能了解更多更多;儿子居然说那好;你一定带我去;我说一定的!说到属于我的旅行;我一直有这个认识;小学阶段孩子还是不是那么的独立;那么有自我意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更多的感染;是否大了;可能他就不愿意和我一起玩了;所以我得好好珍惜和他的旅行!

2、前两天带孩子去了趟丽江玩,回来让他写了篇作文,以下是内容,大家看看怎么样

农历二月初八 ,丽江纳西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三朵节如期而至。我恰巧旅行至此,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节日气氛,好不热闹!

据说,“三朵节”源于丽江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的意思。“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传说中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是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千百年被纳西族崇奉为保护神、战神。

我走进了当地的庙宇,也虔诚地拜了拜,期望可以保佑我的爸爸妈妈和朋友身体康健,同时也期望我的小妹妹或者弟弟。

当天,除在北岳庙举行节庆活动外,纳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品,烧香祭拜“三朵”。 我有幸尝到了丽江粑粑,永胜油茶,米灌肠等当地著名的食物,还喝到了甜米酒,那滋味简直就是享受!

二月的丽江,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正是来丽江旅游的好时候。有趣的是,在通往玉龙雪山的必经之地,我还看到了一处即将建成的别墅区,打听一下名字,好像叫“净心区”。仔细想想,只有这样的名字才配得上诗情画意般的丽江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