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龄古诗词

1.王冒龄的古诗有哪些

你要问的是王昌龄吧。

出塞 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 咏浣纱溪

送郭司仓 从军行 从军行七首 答武陵太守

闺怨 塞下曲 塞上曲 送柴侍御

采莲曲二首 采练曲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横吹曲辞·出塞

青楼曲二首 长信秋词五首 箜篌引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长信怨 春宫怨 九日登高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长歌行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琴 录自《文镜秘府论》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出塞 夏日花萼楼(酉甫)宴应制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驾幸河东 裴六书堂 胡笳曲

段宥厅孤桐 失题 城傍曲 行路难

送欧阳会稽之任 送李棹游江东 送魏二 送裴图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旅望

[一作李颀诗]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西宫春怨

万岁楼 初日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江上闻笛

古意 过华阴

寒食即事 送朱越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题净眼师房

相和歌辞·长信怨 送程六 谒焦炼师 客广陵

静法师东斋 小敷谷龙潭祠作

送刘十五之郡 放歌行

风凉原上作 杂兴 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留别岑参兄弟 宿裴氏山庄 斋心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观江淮名胜图 送任五之桂林 塞上曲 殿前曲二首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龙标野宴 浣纱女 观猎

途中作 沙苑南渡头 城旁 送别

题朱炼师山房 卢溪别人 失题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朝来曲 箜篌引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送乔林 还山贻湛法师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门者)寺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段宥厅孤桐

巴陵送李十二 河上老人歌 别辛渐

送柴侍御 送吴十九往沅陵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郑判官

别陶副使归南海 素上人影塔 赵十四兄见访 甘泉歌

听流人水调子 宴春源 送李十五 从军行

西宫秋怨 青楼曲二首 青楼怨 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代扶风主人答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秋兴 灞上闲居 独游

太湖秋夕 越女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留别武陵袁丞 悲哉行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赠史昭

秋山寄陈谠言 变行路难 题僧房双桐 题灞池二首

送张四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寄陶副使 至南陵答皇甫岳

西江寄越弟 九江口作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重别李评事

春怨 上侍御七兄 留别

赠李侍御 又 秋日 录自《海录碎事》

录自《河岳英灵集》 秋思 奉赠张荆州 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

送人归江夏 句 送李五 别皇甫五

闺怨 梁苑 梅道士水亭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适诗) 又

失题 上同州使君伯

留别司马太守 送单十三毕五归 送李五 送十五舅

留别郭八

送窦七 送姚司法归吴 送高三之桂林

送万大归长沙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大梁途中作 山行入泾州

李四仓曹宅夜饮 萧驸马宅花烛

寄穆侍御出幽州 梁苑

别李浦之京 送狄宗亨 送薛大赴安陆 送谭八之桂林

击磐老人 送胡大 咏史 别刘諝

送韦十二兵曹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山中别庞十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巴陵别刘处士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何九于客舍集 上马当山神

2.古诗香九龄的后一句是什么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为了让我舒服,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3.宋庆 龄的诗歌有哪些

宋庆龄故居 文 / 紫锦 怀着尊敬与沉重,我走进你 走进你的工作与生活, 体验你伟大圣洁的一生。

辛亥革命, 锻造了你的成熟与秀美, 三民主义, 永恒了你的刚毅与忠诚。 你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战士, 维也纳大会受到称颂; 你是党的长女, 终生《为新中国奋斗》。

你,一个伟人的助手, 一个民族的英灵。 那小巧的手枪, 记录着生死之爱, 也记录着你的风雨兼程。

那旗袍,是中华女儿的标志, 也是人间正义的觉醒。 那废旧毛线编织的护腿, 体现了你的勤劳灵巧, 也展现了你的简朴文静。

一幅幅照片, 一组组镜头, 页页是历史的画卷, 篇篇是壮丽的人生。 你弃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 为和平不惧血雨腥风! 你就是中国的燕妮, 克鲁普斯卡娅, 一颗晶亮耀眼的星。

是的,有的人还活着, 却寂寞无声, 有的人已经走了, 却让人怀念崇敬。 也许,这就是区别, 这就是不同的人生。

虽然巨星已陨落, 雪莲已凋零, 但人类最伟大的女性, 你的品格,你的精神, 却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走向幸福与康宁。

4.关于40岁的古诗

1、《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宋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翻译】极目远眺,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壮、连绵起伏。脚下河流碧波荡漾仿佛与长天连成一线,高山耸立直入云间。站在长城高台眺望,顿觉心旷神怡,犹已超然物外。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风拂来,不多时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仕途多坎坷磨难,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再难忘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杨柳依依,槐树葱郁,让人生怜。

【赏析】苏轼当时是四十不惑的年纪,写出这样的诗词,显然是注入了对于特定人生经历的特定感慨。他20岁左右的年纪就天下知名,但是在四十岁正当年的时候却被贬外地,终日慨叹“何日遣冯唐”,实在是“人事凄凉”啊!

2、《酬张少府》唐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翻译】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在王维40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五律古诗,这首诗也就是他归隐山林的一个标记。在之前,王维有着强烈的报国心,也曾经得到了张九龄的重用。现在,张九龄在朝堂当中受到排挤被贬,远离朝堂。王维对张九龄的遭遇感到非常失望,而当时的大唐帝国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

所以王维也决定归隐山林,在诗歌佛法和大自然当中寻求诗意人生。作者当时才40岁,却声称自己是晚年,由此也表达出了作者本人的一种选择。他说自己“万事不关心”,实际上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朝堂的失望,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旷达、达观之感。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翻译】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这首词就写于辛弃疾被贬职之后,抒发的都是他自己有理想抱负而不得实现的苦闷。辛弃疾大约40岁的年纪,常到博山游览,却无心欣赏美景。想到国家命运,想到自己的人生,兴之所至,笔之所至,就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当年不知愁,今日却“识尽愁滋味”。少年理想还在,但是并非一腔热血就能实现报国之志的!

4、《岁暮》南北朝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翻译】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赏析】当时40多岁的谢灵运正在经历仕途不顺,被贬永嘉太守。谢灵运本是河南人,却被贬浙江永嘉,距离家乡越来越远。而在年关将近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生出几番思乡之情。在此时,谢灵运的仕途受到冲击,而且他自己也感受到年华的迅速逝去,再加上过年的时候所生出来的思乡之情。都让这个身在南方的北方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5、《哭孟浩然》唐 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翻译】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赏析】在王维40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充满着悲伤情感的古诗,堪称是他最悲伤的一首唐诗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因病去世了。作者用尽可能平实的字眼,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表达。虽然没有那种过分悲伤的情调,但是在这20个字当中却能够看得出王维对于唐诗写作的那种隐忍。

5.古文表年龄的词

襁褓(qiǎng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始龀、髫年、龆年:女孩7岁;男孩8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10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15岁(女子成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15岁以上。

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志学之年:15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16岁,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加冠:男子20岁(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刚成年,指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始室之年: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之年:40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艾:50岁。(古称50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50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50岁。)

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之年:60岁。(花甲之年: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60岁又称作“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耆(qí):60岁以上。

下寿、耆艾:60岁以上。(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古稀之年:70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耋(dié):70至80岁。

杖朝之年:80岁。

中寿:说法不一,计有60岁、70岁、80岁、90岁以上等4种说法。

耄(mào):80至90岁。

伞寿:80岁。(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90岁。

白寿: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八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jī)颐之年:100岁。(《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茶寿: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6.赤龄古诗原文是什么

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声音的幸福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个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声音的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