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的初夏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 满庭芳)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阮郎归 ) 犹疑黛透帘栊。 是东风。 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 新雨过,绿连空。 蝶飞慵。 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 (刘辰翁,乌夜啼)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叮孩耻绞侪悸抽溪处娄庭坚,清平乐) 2.宋词中描写初夏的语句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阮郎归 内容: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作品注释 注释 ①蕙风:夏季的东南风。 ②玉盆:指荷叶。 评解 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池荷榴花,琼珠清泉,交织成一幅初夏的美丽图景;抚琴、下棋、昼眠、嬉水,传达出人物风雅优闲的生活情趣。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 集评 沈雄《古今词话》: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闺情而不着妍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 3.初夏诗词 纳兰容若的纳兰的词也没具体说明是哪个季节的。只能从词意中寻找。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芭蕉听雨,而不是雨打残荷,可知是初夏季节,而不是夏末)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酒泉子 :谢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开到荼蘼花事了。应是五月) 应该只有这么多。 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1)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古诗文题目的提取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概括能力,建议大家采取“寻章摘句”的方法,比较稳妥,本诗写的是四月的风光,用诗歌中的词语连缀起来:四月风光,或者初夏风光;而景色的特点就在句子中——清和 (2)弄懂“散与不散”的意思,我们只要解释哪些看来“散”,怎么解释又“不散” 散——有雨景,有晴天,有山,有风絮,有葵花,似乎不聚光;但是作者正是抓住初夏的有特征的物象来展现,所以不散。 散——似乎没有集中的主题,不散——不管时代风雨如何阴晴不定,我都不会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荡,没有原则,我会像向日葵一样,坚定地想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对皇帝忠贞不贰,托物言志,主题集中。 5.要两首描写夏天的宋词楼上给的是诗,楼主要的是宋词,不会连这个都不分吧?我找了三首,希望楼主满意 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小题1: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单纯、无忧无虑、(1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1分)她被棋声惊醒,并不恼怒,而是来到小池边欣赏风景,并且端着盆子到池边戏水,(1分)把自己完全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可见她的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个性的活泼、健康。(1分) 小题2:1:动静结合。既有静态的绿槐高柳,又有动态的蝉声、棋声以及翻动的小荷,连榴花也像燃烧一样,这种动静结合,既突出了初夏午后环境的寂静,又写出了万物的生机勃勃。 答案2:运用比喻。把盛开的榴花比喻成燃烧的火,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榴花盛开的灿烂、火红,不仅具有视觉之美,更充满动态的生机与活力。(手法2分,分析2分) 小题1:试题分析: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既有静态的绿槐高柳,又有动态的蝉声、棋声以及翻动的小荷,连榴花也像燃烧一样,这种动静结合,既突出了初夏午后环境的寂静,又写出了万物的生机勃勃。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