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白云山”的诗有哪些1、《寄庐山真上人》唐 李端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明。 2、《穆陵路》唐 陈存 西游匣长剑,日暮湘楚间。 歇马上秋草,逢人问故关。 孤村绿塘水,旷野白云山。 方念此中去,何时此路还。 3、《冬日病中即事》唐 吕温 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 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 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 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 4、《遣怀》唐 杜荀鹤 驱驰岐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5、《山 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描写白云山的好词好句寄庐山真上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端 原文: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 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穆陵路 朝代:唐代 作者:陈存 原文: 西游匣长剑,日暮湘楚间。 歇马上秋草,逢人问故关。 孤村绿塘水,旷野白云山。 方念此中去,何时此路还。 冬日病中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吕温 原文: 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 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 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 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 遣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原文: 驱驰岐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 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描写白云山的句子 1、这样的山连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连着这样的山,在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可谓是“人在画中游”。 2、站在山顶向下望,只见成片的树木宛如一朵朵飘浮在天空中的白云,也许这就是所谓“白云山”何谓“白云山”的缘故吧! 3、在白云山的山脚下一眼看去,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路边上有一棵棵的大树。走着走着,小路上时不断会有一些椅子,给人们休息。小路的止境是山顶公园。 4、沿着公路上山,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有时还能看到活泼可爱生机勃勃的小蝌蚪呢! 5、我们首先沿着一条长长的山路,来到了桃花涧,抬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那美丽的桃花,那一朵朵美丽的桃花如一位害羞小姑娘的脸,美丽极了。 3.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诗词白云山,自唐朝后多有文人墨客至此,最先走上白云山的是杜审言,他是和另外三位初唐时期着名的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张说一起贬来的。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他的五言诗写得极其出色。他来到广州的时候,白云山还不叫白云山,而叫“乱石山”: 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 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 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 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闷。 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宋朝时期的苏轼也在此留有墨宝: 不用山僧导我前, 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 百尺飞涛写漏天。 昔日菖蒲方士宅, 后来薝卜祖师禅。而今只有花含笑, 笑道秦皇欲学仙。 到了近现代,白云山的名声更是随着广州而家喻户晓,当代诗人白言的一首相思更是白云山旅游的点睛之笔,与王维的相思并称“古今相思”: 红豆秋熟晚,谁知情根深。白云压珠江,不比相思沉。 译文:海红豆的成熟虽然比较晚,但又有谁知道它情根很深。白云山将珠江压的很弯曲,却也比不上我对你的思念。 4.写 白云山 的诗歌有哪些1,《雨过二首 其二》 元代 王冕 归来访田里,转首忆关河。 黄叶阶前满,白云山上多。 译文:从外地归来回到农家田地,转头回忆山关江河。 台阶前落满了黄叶,秋风瑟瑟,白云山上的落叶应该更多。 2,《别诗》 南北朝 张融 白云山上尽,清风松下歇。 欲识离人悲,孤台风明月。 译文:白云慢慢消失在白云山尽头,清风也似乎在松树下停止了。 想要了解分离的悲伤,看着那孤独的明月就知道了。 3,《游白云山》 宋代 袁瑨 策杖白云岑,云深不知处。 恍见云中君,白云乡里住。 译文:拄着手杖登上了覆盖着白云的险峰,身在云中而不知自己所处。 恍惚间好像在云中看见了人,把白云当做了村庄住在里面。 4, 《寄张约之读书白云山中》 明代 李之世 白云山上白云居,袅袅丹梯万仞馀。 君自磨厓寻胜迹,何须服食检方书。 译文:白云山上有个白云居, 长梯在烟雾缭绕的万丈悬崖之上。 你若要想自我磨砺去寻这一绝胜景观,何必废寝忘食在书本上寻找。 5,《冬日病中即事》 唐代 吕温 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 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 译文:背对着朝阳,满满的阳光洒落,心里在想着晚归的鸟儿。 要问我的草庐在哪里,南边就是那风景宜人的白云山。 5.广州白云山对联白云山对联辑1、半山亭上方月出初生白;下界尘飞不染红。 2、德觉上人题弥勒寺大欢喜地;小竺迦天。 3、郭沫若、古大存题白云山听涛亭。 下联乃古大存诗句,园林管理处人员将其悬于亭旁征对,郭沫若答对旭日朝霞红雨乱;天风海水白云闲。 4、水月阁。 上下联分别集王昌龄、陶弘景诗海上生明月;山中有白云。 5、陶文鼎题郑仙寺,又名蒲涧,相传是秦代郑安期筑室隐居之所涧草足灵药;仙山多白云。 6、徐铁孙题郑仙寺山猿借钵藏新果;野鹿衔筐送早茶。7、方子箴题郑仙祠秦有郑仙,汉有安仙,史传强区分,终以龙门为信笔;生于东海,游于南海,烟霞遍踪迹,独以羊石辟清都。 8、戴熙题白云书院。琅环:传为天帝藏书之处疑是琅环,别有天地开世界;曾经沧海,不如泉水在山中。 9、叶衍兰题越华书院。清乾隆二十年盐运司范时纪创建。 叶衍兰主院二十年。1903年财产并入羊城书院后改为广州府中学堂吾亦澹荡人,常时不肯入官府;名岂文章着,诸君何以答升平。 10、**题白云山庄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11、山顶公园云岩,位于主峰摩星岭南麓云开世外三千界;岩依天南第一峰。 12、张树棠题濂泉寺青松如膏沐;白云生坐边。 13、濂泉寺。 六根:佛教名词。佛教以人身之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 根是“能生”的意思,因眼、耳等对于色、声等能生起感觉,故称为根泉声洗耳,山色据怀,到此地万念俱空,转觉人海波涛,未醒尘梦;跨鹤仙遥,降龙佛在,问几个六根清净,能够僧房岁月,共证枯禅。 14、濂泉寺。 鲁殿:鲁灵光殿,汉景帝子鲁共王建。曹溪:水名,位于广东曲江东南双峰山下。 唐仪凤中邑人曹叔良舍宅建宝林寺,故名法雨润三城,任年来劫火扬威,尚有灵光存鲁殿;宗风传五岭,看门外石泉孕秀,好将胜迹继曹溪。 15、云泉山馆,位于濂泉寺右秋老闲门心自适;时过佳士趣方清。 16、守云亭珠海正横流,不尽滚滚英雄,谁作南天石柱;白云反胜概,即此亭亭耸峭,全收百粤江山。 17、王笠舫集句题吕仙祠。 黻:古祭服天下有道,我黻子佩;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18、吕仙祠久知世界一泡影;愿向先生借枕头。 19、吕仙祠剑气横空,喜八表风清,重洋浪静;笛声催晓,看四山云起,万井烟浓。 20、吕仙祠莫向神仙看汉柱,云迷秦桥石烂;曾经沧海忆钱塘,月满黄浦潮来。 21、集句题吕仙祠。呀蜺:相传虹有雌雄之别,色鲜盛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曰蜺寒暑隔阂于邃宇,虹蜺回带于云馆;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往来。 22、吕仙祠笑啸几人,同祠丹崖,地近东坡,知从古忠孝神仙,心源一契;翱游天下,小暮苍梧,朝来北海,看此间蓬瀛方丈,拳石三山。 23、陈子壮云淙别业联此地何曾有山水老夫不出长蓬蒿24、康与之御书阁联恩袍草色动仙籍桂花香25、白云寺山门联精舍绕层阿片石孤云窥色相金镜开觉路淡烟疏磬散空林26、白云寺门联历溯狂游一岭白云转眼已成庄严地相期痛饮九龙圣水白头尽是醉迷人27、景泰寺门联烟锁断桥留客立云封古寺待僧归28、天南第一峰牌坊联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29、伊秉绥题南雅堂联书文变化日臻古烟月空灵时有情30、绿竹青松一径雨白云黄叶满山风蒲涧亭31、能仁寺门 路辟蚕丛顽石点头皆觉路门开洞达白云有脚自知门32、能仁寺石牌柱联 须知各有姻缘试问心那个愿居人后喜得臻斯境界再努力何愁不到佛前33、能仁寺观音殿联极手眼之圆通观千万身无非自在统凡圣而摄受度一切苦不尽慈悲34、濂泉寺门联泉声洗耳山色据怀到此地万念俱空转觉人海波涛未醒晨梦跨鹤仙遥降龙佛在问几个六根清净能够僧房岁月共证枯禅35、濂泉寺山门联烟霭鹤舒丹嶂迥月明人望水濂深36、濂泉殿上联法雨润三城任年来劫火扬威尚有灵光存鲁殿宗风传五岭看门外石泉蕴秀好将胜迹继曹溪37、碧虚观联虚堂清磬闻禅语古寺明灯照佛情38、百步梯拱联竹阴到午风犹冷石磴穿云路转幽39、双溪寺联拨开云雾见青天千百年林莽迷离复睹云山真面目坐览泉林思胜地一二点红尘不见好沿泉水悟身心40、山庄联海上生明月山中有白云41、白云山门额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42、吕祖庙联九翥水中煎赤子一轮火内养黄婆43、吕祖殿联广度有缘同修善果化行无外共证真如44、雷神庙四壁氤氲留福泽一声霹雳显威灵45、雷神庙犹闻志节传忠简想见藏珍似邺侯46、雷神庙白外重泉山中旧馆47、雷神庙秋老闭门心自憩时过佳日趣方清48、白云山云泉仙馆联见山乐山水乐水似隐非隐仙非仙49、明珠楼联长虹吞水月万绿吐明珠50、白云松涛日斜壑影飞云外风卷松声入浪间51、松涛别苑绿浪随风过别苑红花带雨落平桥52、摩星岭绿草作苔云作石紫藤为槛雨为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