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齐山的诗句

1.淄博齐山简介,一句描写齐山的诗句,还有关于齐山作文的题目

简介: 予淄博齐山:齐山风景区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政府南5公里。

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齐文化为主题的自然观光风景区。占地总面积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68米;景区以齐文化为底蕴,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互辉映,为世人描绘出一幅优美生动的写意山水画。

作文: 齐山游记 与父母同游齐山。齐山,险秀瑰丽,悬崖峭壁,蔚为壮观,吾怀敬仰之情与父母同游齐山。

沿途二三里,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从门入,步行道,道路两旁,樱花桃花分列。

清风拂过,花瓣漫天飞扬,吹落一地香气。游人百数,皆拍照留念。

顺道而行,到一中转站,有乘骑射箭打靶,有黄鹂百灵布谷等鸣禽。鸟语花香,山风徐徐,享乐绝佳。

顺路向前,渐闻小溪潺潺,石阶数百,两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繁花似锦。 沿阶而上,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奔涌而出,乃是一潭泉水,绿如翡翠。

从小潭步行百二十步,石阶渐渐陡峭,猛一抬头,见三面峭壁环绕,绝巘生怪柏。又见一碧水潭,游人常嬉水于此,此乃菩萨潭,潭上方是观音瀑,俗称流水洞,其洞口距峭壁地面十米有余,宛如玉净瓶,惟妙惟肖。

水从洞口溢出,缓缓而下,宛若龙须,似清泉怡意,因此又名龙须洞。水质清冽甘甜。

洞体幽深,外窄内宽,形成洞中天湖,水深可没人顶,船可通行,且钟乳石倒挂,琳琅满目。 随人流而行,渐渐石阶越陡,体力渐渐消散,余鼓足勇气,争先而上,到顶之时,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远处之山,出没不见,为氤氲环绕,甚是好看。

下山之时,速度渐慢,俗话曰:“上山容易,下山难”是也。 道路两旁,古木参天,倏尔见一长长古道,此乃齐国古栈道,仰望时峭石冲天,俯瞰是百丈峡谷,栈道随山势蜿蜒,时而扶壁慎行,时而弓腰险过,惊险刺激。

行走在栈道间,头上晴空万里,崖中苍松傲立,脚下草木丰茂,延绵数里,蔚为壮观。位于栈道后半段的回头望月石,是弯月状穿洞,回头而望,与不同角度下,呈现出圆缺不一的月牙,甚是奇特。

随古栈道而行,见一山洞,洞口高可八黍许,立于洞中,山风呼啸而过,一早一晚,在洞中可望曦月之光,抬头而看,其形状神似凤凰。过其洞,又一山洞伫立在眼前,洞里有左右两排过道,其意为,男左女右。

而洞底宛如一条腾龙,蓄势待发。 大自然奇特无比,变幻无穷;古栈道惊险绝伦,令我不虚此行。

诗句: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 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2.描写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描写山的诗句,描写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孩弗粉煌莠号疯铜弗扩。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1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有关齐山的历史故事

齐山,因杜牧而精彩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来到池州,任刺史两年,留下不少好的诗文。

其中,足以吸引众多人士,到池州来,追迹访古,吟咏凭吊,在较长时间期,影响齐山品貌的诗就是《九日齐山登高》(《樊川文集》卷三):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在这首诗中,杜牧一连用了三个典故,是使这首诗意境提高、随之也使齐山知名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其一“尘世难逢开口笑”句:用《庄子:盗跖篇》:“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其二“菊花须插满头归”句:用《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其三“牛山何必独沾衣”句:用《韩诗外传》卷十一:“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

此诗是杜牧到池州后,借九日登高齐山,赋诗敞开心扉之作。杜牧青年时,有远大理想,曾用心研究战争,立志报效军前,为消除藩镇割据,重振大唐,建功立业。

惟他的仕途不利,壮志一再受挫。特别是由黄州调池州的任命,令他感到报国无门,理想成为泡影。

然杜牧毕竟是豁达的人,池州的水光山色,又利于他排解烦恼。恰遇重阳日,遂于客携壶登高,把心中的郁闷倾吐出来。

虽然如此,这首诗对齐山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却是他始料不及的。当时与杜牧一同登山的是诗人张祜。

张祜即和了一首诗《和杜牧之齐山登高》:秋菊南岸雨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流落正恰芳忌在,砧声徙促授寒衣。

杜牧的诗及张祜的和诗,为后人摩崖刻在齐山上清岩上。会昌五年(845),杜牧又在齐山西巅建一亭,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句“开帘当翠微”曰“翠微亭”。

从此以后,“翠微”也成齐山象征。齐山在池州东南五华里,山不高,群峰并立,玲珑秀美,岩洞奇绝。

此前并不显名。自杜牧登高诗流传各地,齐山遂出了名。

其后便有《一统志》曰:“不可胜纪”,《江南通志》曰:“不可胜举”。历朝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这里,追踪杜牧登临的齐山,寻迹凭吊,连绵不绝。

我们不妨一一来追叙一番:北宋名诗人梅尧臣,早年任池州建德(今东志至)县令。来池州登齐山有《翠微亭》诗曰:“牧之旧游处,苔滑履莫将。”

以凭吊杜牧。另一首《游齐山寺》曰:“词韵险绝兹所骇,何特杜牧专当年”(均自《光绪贵池县志》),也是不忘杜牧。

与梅尧臣同时齐名的苏舜钦,途经池州游齐山,有《过池阳游齐山洞》、《重过齐山清溪》两诗。前首曰:“杜郎风流杳何处,祗有此山仍号齐。”

后诗曰:“翠微曾与客同游,涉险搜奇兴未休”(均自《齐山岩洞志》),也在鉴赏杜牧的登高诗。王安石过池州,有《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诗,首句曰:“齐山置酒菊花开”,是杜牧句“菊花须插满头归”变化而来。

另一首《次韵吴中复池州齐山画图》曰:“不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更是不离杜牧。

北宋史称“铁御史”的吴中复,在至和元年(1054)贬池州,当了三个月的知州。期间在齐山赋诗《齐山图》曰:当时齐映为州日,从此山因姓得名。

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

梦到亦须尘虑息,那堪图画入神京。这首诗也是对应秋菊,怀念杜牧,并刻于齐山上清岩上。

另外,吴中复还有一诗写齐山,名为《览齐山寺陈鸿断碑》,这里不再赘述。科学家沈括的堂兄弟沈辽,生前隐居齐山,筑室曰“云巢”,有《初创二山诗》记其事。

另作《左史洞》诗一首,首句曰:“万古齐山石,谁开左史洞。”是纪念杜牧为李方玄在齐山北坡凿洞取名一事(李方玄:以起居郎出任池州刺史,唐时,起居郎相当于周朝时左史之职)。

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造访池州,在王哲(池州知州,曾作《齐山志》)陪同下游齐山,有《齐山呈王哲》一诗流传;苏轼挚友钱勰,晚年曾任池州太守,有《题齐山寺壁》一诗流传;被梅尧臣称为“李白后身”的郭祥正,有《翠微亭》一诗流传;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有《齐山怪石森耸,其西峰曰小九华》一诗流传。这些名家,也都是追踪杜牧,踏上齐山的。

北宋另一些人物,慕名山而来,留摩崖石刻,使杜牧登过的齐山,更放光彩。如:有“包青天”之名的包拯,于至和二年(1055)冬,出任池州知州,次年登齐山,摩崖刻曰:“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庐江包拯希仁,富水吴几复照隣,琅耶王绰德师,同游齐山寄隐岩。”

包拯还题名“齐山”二字,后由明池州知府何绍正刻于寄隐崖,现在属省级重点文物。曾做过青年苏轼上级的陈希亮、沈立二人,在齐山合有一方题刻,曰:“江东提宪郎中陈希亮,池阳太守郎中沈立,同提刑供备曹泾,至和甲午(1054)仲秋二十六日,偕游齐山石燕洞,谨题。”

至今字迹仍清晰完好。(陈。

5.关于山影的诗句

野鹤孤云闲活计,清风明月道生涯.千山磊落收云气,四海光明耀日华.

一镜湖光十余里,两山倒影百千重.

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别有好清标.幽居石室仙乡近,不假环墙世事遥.

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仔细看.雾卷云收山岳尽,楚天空阔一轮寒.

嘉州能仁默堂绍悟禅师《颂》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天气清明新雨后,山光日色满秦川.

山衔幽径碧如环,一壑风烟自往返.

两山南北雨冥冥,四牖(“游”音,指窗户)东西万木青.

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天将仙掌都遮断,无恐尘中俗眼看.

临溪坐石遍岩谷,幽处往往闻丝簧.山光似迎好客动,日景定为游人长.

卜居幽胜衡山绕,五峰西望青冥杳.

千峰竟秀,夜深白鹤听仙经;万壑争流,风暖闲禽相对语.

巍巍岗岭,滚滚尘沙.满山怪石插狼牙,遍地乱峰排剑戟.

昏沌沌云封山岫,黑沉沉雾锁山峦.

青山点点参云表,流水淙棕落涧中.

层层叠叠,重峦耸翠,分明是华岳三峰;突突兀兀,峻岭横空,那数庐山五老.

千山兢秀,万壑争奇.千峰竞秀,层峦叠嶂黛参天;万壑争奇,一派湍声清缭绕.

6.描写“群山”的诗句有哪些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释义: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3、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释义: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4、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释义: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5、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杜甫《望岳三首·其二》

释义: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6、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7、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韩翃《宿石邑山中》

释义: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8、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贾岛《望山》

释义: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9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孟郊《游终南山》

释义: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10、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李贺《巫山高》

碧绿簇聚的巫山群峰高插云天。长江翻波浪,神女长裙拖带着云烟。

7.关于韩翃的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 韩翃《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 韩翃《宿石邑山中》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韩翃《同题仙游观》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 韩翃《同题仙游观》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 韩翃《同题仙游观》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