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淮扬菜的诗句

1.介绍淮扬菜诗词

素炒菜丝

韭黄葱白少芳姿,每赴华堂宠未迟。

僻壤乡蔬登国宴,只缘清淡令人思。

忆江南·叉烤长鱼方

粗活鳝,火腿网油糊。去骨剞刀加佐料,留香含色诱屠苏。外脆里鲜初。

常相忆,鸿雁每传书。未得斯时心底醉,遥知此夜席间娱。雅兴许诗无?

芝麻大饼

点点芝麻饰靓妆,外酥里软色金黄。

纵教此物藏深巷,过客咸知是饼香。

灌汤蒸饺

涵汤蒸饺异香浓,餍饱仍思啖一笼。

怀橘陆郎今若在,油痕会使透襟胸。

扬州蟹

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

香莼紫蟹供杯酌,彩笔银钩入唱酬。

2.写一篇关于美食的作文(淮扬菜)

例文: 我爱家乡的淮扬菜 我的家乡菜属淮扬菜。

淮扬菜品种很多,有红烧狮子头、平桥豆腐、软兜长鱼等。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红烧狮子头,真是韵味无穷。

红烧狮子头端上来,像一个大肉球,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红的闻上去像郁金香,白的闻上去像槐花,黄的闻上去像桂花。

吃红烧狮子头,用筷子夹很容易夹碎,有经验的人会用勺子舀着吃。软兜长鱼也不错,端上来乌黑的,吃进嘴里很滑。

诗人丁芒赞其为“软兜长鱼透骨鲜”。 淮安的点心也不错,有汤包、小笼包、锅贴等。

我最喜欢吃小笼包。小红包端上来像足球,嚼起来像棉花,软软的,真是美不胜收。

汤包也不错,皮薄如纸,汤汁鲜美。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一文中说:“北平南淮扬菜馆子出卖汤包,诚哉是好。”

我家乡的淮扬菜真是美不胜收。

3.写淮扬菜的作文500字

在我的心目中,只有家乡的“软兜长鱼”才是最好最地道的,而这源于全国闻名的“淮安软兜长鱼”诞生在我们这个历史文化名镇河下。

长鱼即鳝鱼,亦称黄鳝,《淮安府志》称:“淮安长鱼,肉嫩性纯,俗名笔杆青。”清咸丰元年(1851年),淮北盐商重镇河下宴乐饭店(旧址在罗家桥街东首的)厨师张恺认为,“仙有天罡地煞,菜有一百零八”,于是创制出名扬海内外的108样长鱼席。

长鱼席通常分为八大碗、八小碗、十六个碟子、四个点心。每天一席,每席三十六样,可连续三天不同花样。

单单一个长鱼席则囊括了所有的烹调技艺:烧、烩、炒、炸、熘、煸、炖、煮、煎、氽、炝、拌等等。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同、光间,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胜于扬州之厨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者可致数十品。

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

号称一百有八品者”。而这一百零八样的长鱼席中,最著名的便是被誉为“江苏十大名菜之首”的“淮安软兜长鱼”。

正是受宴乐饭店厨师的影响,并世代相传,古镇河下的居民几乎都会做“软兜长鱼”,并以此作为款待亲友的拿手菜。记得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父亲都会做上一盘“软兜长鱼”,招待回家一聚的亲人们。

我曾刻意地留心父亲做“软兜长鱼”的全过程:先氽好从菜场买回的活长鱼,倒上加入几滴香醋的开水清洗,再取出划好的长鱼脊背,每条掐两到三段,放在开水中温一会,然后用干净的布吸去水分。再将铁锅烧热,放入些许猪油,投入蒜瓣炸油,待起香时将长鱼倒入,加入黄酒、醋,用酱油和豆粉勾芡,再倒入韭黄、洋葱,不停地在旺火上搅拌,淋入一些麻油,起锅装盘,撒上胡椒粉,“软兜长鱼”就做好了!香软油亮的“软兜长鱼”一上桌子,就成了亲人们的“众矢之的”,一会儿,似婴儿胸兜的“软兜长鱼”便被亲人们夹光了。

父亲做得那热气腾腾、色泽乌亮的、绵软滑嫩的“软兜长鱼”,一直鲜活生动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思之,念之,喉管便打滑了。 当代诗人丁芒在品尝了我的家乡菜“软兜长鱼”后,写诗赞曰:软兜长鱼透骨鲜。

诗人赵恺则以“似流水、似丝绸、似一声叹息”来形容“软兜长鱼”。而已故著名教授季镇淮先生曾给《中国烹饪》杂志撰稿,专谈家乡口味,谈家乡的馄饨、鳝鱼和狮子头,“只有淮安的最好”,他还深切地记得古镇河下的著名鳝鱼馆——宴乐饭店,认为108样的长鱼席“妙极了。

4.六年级苏教版上册习作三 关于淮扬菜的 急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指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淮安及其附近地域的等地菜肴,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

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虾籽蒲菜、文楼汤包等。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

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称为八大菜系之首。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系是淮安(今楚州)、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

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

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另一说:当时这块地区属淮扬道,而府治在山阳(今楚州)故称为淮扬。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扬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巅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屡屡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编辑本段文化渊源 淮扬菜见于文献,当自《尚书》“淮海惟扬州”始。自先秦发展至汉晋,史载扬州已是“熟食遍列”。

隋唐、明清尤见繁盛。特别是大运河开凿以后,扬州成为盐漕两运、物资集散和进出口口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曾排名为世界上60万人口以上十大城市之第三位。

因之,八方辐辏,帆墙林立,商贾麇集,文土如云,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史有“扬一益二”之称。加之,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东经120度左右、北纬33度上下,气候适宜,物产在丰富;位于江河水网地区,尤饶动植物水鲜,苏东坡《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郑板桥诗词中描述的鲜笋、鲥鱼和“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鱼”等,均比比皆是;海味产区亦近在咫尺。

这些,构成了个性鲜明的烹饪原料实力。又以其集散、聚焦之地理优势,得以萃取宇内烹调技艺之精华,凝聚吴楚饮食文化之神髓,不仅锻炼出了世人惊叹的刀功、火功等精湛的烹饪工艺,而且酝酿出能够适应四面八方的“清鲜平和,浓淳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的风味特色。

从而,佳肴迭传,美点盈市,诗文词曲称颂不绝,名人题咏尤难列举,曾蒙“东南佳味”之美誉的“满汉席”亦首见于《扬州画舫录》。正是在此历史背景和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孕育了淮扬菜,其饮食文化积淀之深厚,海内无出其右者。

故而,很早就确立了中华一大风味菜系之地位。编辑本段风味特色 淮扬地处南北交汇,水陆要冲,淮安(主要是今淮安市的楚州区)亦是明清时期闻名海内的都会,扬州自唐宋至明清均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列.因此淮扬菜具有以下特点: 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

并且,淮扬菜的选料尤为注重鲜活、鲜嫩;制作精细,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调味清淡味,强调本味,重视调汤,风味清鲜;色彩鲜艳,清爽悦目;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 菜式繁多,体系庞大。

做工精细,特别讲究刀工,注重菜品形态和雕刻。色香味形俱佳。

选料讲究时令新鲜,原料以河鲜比重较大,“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 烹饪善用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

风格雅丽。扬州以其皮薄、汁浓、味鲜的各色点心闻名,俗语道:“川菜扬点”。

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图)、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

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编辑本段淮安菜 淮安(现 楚州)被称作淮上江南,而淮安更被诗人称作“壮丽东南第一州”。

淮安菜指淮安(现 楚州区)、淮阴(现 淮安市),两淮城市的菜系统称,以淮菜为代表。《尚书》录:夏代有“淮夷贡鱼”,这似应为淮菜乃至淮扬菜系最初的文献记载。

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

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

5.淮扬菜文学方面的知识,诗词,故事,历史,传说·····只要和文

枚乘《七发》:雏牛之腴,菜以笋蒲。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

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调和。

熊蹯之膈,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

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

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

宋庆历年间,欧阳修平山堂饮宴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清嘉庆年间人林兰痴《邗江三百吟》:“肉以细切粗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

俗云葵花肉丸。”并赞曰:“宾厨缕切已频频,因此葵花放手新。

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本即指清炖蟹粉狮子头(隋时已有)。

6.关于淮扬菜作文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指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淮安及其附近地域的等地菜肴,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虾籽蒲菜和文楼汤包。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称为八大菜系之首。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广义淮扬菜由长江以南,江、浙、皖、湖南等地菜系组成。该菜系的发展得益于隋炀帝下江都,带来了北方烹饪手法,融合江南本土鲜美的食材,最终在广陵(今扬州)起源发展,唐朝扬州富甲天下,该菜系得到极大发展,融合百家。又经过千百年各地演绎,已形成诸多小菜系,从中衍生出皖菜、浙菜等,形成后来的八大菜系。

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席、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满汉全席最早记录在《扬州画舫录》、名著《红楼梦》中描述的菜肴多为淮扬菜,故今日有红楼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今日淮扬菜也是盛名远播。上至官宴、下至街头饭馆,远至西洋诸国,凡有华人之地,皆有淮扬菜。

淮扬菜的五大特点:

原料以鲜活为主 制作菜肴选料严格:

淮安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野味不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

刀工精细 菜肴形态美观: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摆难度极大。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注重本味 清淡适口: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由于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固而在调味时追求清淡,从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

讲究火工 擅长炖焖烧煮:

淮扬菜肴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鼎中之变精妙微纤,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色。淮扬菜擅长炖焖烧煮,因为这几种方法能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扬菜以炖焖烧煮为主的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清炖圆鱼、沙锅野鸭、三套鸭、大煮干丝等。

制作菜肴富于变化:

就淮扬菜制作菜肴的工艺来看,富于变化,想象力丰富。一款三套鸭,家鸭套野鸭,野鸭套菜鸽,用火腿、冬笋作辅,逐层套制,三位一体。淮扬菜富于变化的特点,可见一斑。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名菜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无论是选料、刀工、调味等都中规中矩、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淮扬菜制作就像写诗作画,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7.介绍淮扬菜的一篇200字作文

淮扬菜品种很多,有红烧狮子头、平桥豆腐、软兜长鱼等。

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红烧狮子头,真是韵味无穷。红烧狮子头端上来,像一个大肉球,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

红的闻上去像郁金香,白的闻上去像槐花,黄的闻上去像桂花。吃红烧狮子头,用筷子夹很容易夹碎,有经验的人会用勺子舀着吃。

软兜长鱼也不错,端上来乌黑的,吃进嘴里很滑。诗人丁芒赞其为“软兜长鱼透骨鲜”。

淮安的点心也不错,有汤包、小笼包、锅贴等。我最喜欢吃小笼包。

小红包端上来像足球,嚼起来像棉花,软软的,真是美不胜收。汤包也不错,皮薄如纸,汤汁鲜美。

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一文中说:“北平南淮扬菜馆子出卖汤包,诚哉是好。”我家乡的淮扬菜真是美不胜收。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