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句中的色彩描写有什么作用

1.怎样鉴赏古诗中的颜色词 有什么作用

这是没有很固定的。

首先你要知道这首诗是什么诗,表达的心情是好还是不好或是介于两者之间,其次根据这个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一般来说暖色调的话是心情愉快的,冷的则相反。

一些比较绚丽的颜色比如说红色之类的。答题可以先讲清楚它是什么色调的,这个颜色烘托的环境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建议分点作答。给你举个例子,是一首关于打仗的诗,用到红的,如果是打胜仗的可以是表达对取得胜利的喜悦,失败的话可以是通过对战场鲜血满地,表达了对内心的挫败,对战争带来的不幸(有时候胜利也可以写)。

2.诗中运用颜色词的作用

颜色词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自古被用作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在文章中用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颜色词不仅能够描绘客观的景和物,它还具有很强的喻意作用,赋予抽象的事物和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以不同的色彩,使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这种把颜色的单纯赏目性升华到对人物品性德行的形象表述是颜色词独有的语言功能。也是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的体现。因此,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颜色词具有象征意义,由于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因此,不同的颜色词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的象征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例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3.古诗描写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一、音律手法 1、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单纯词.如,“澎湃” 2、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单纯词.如,“窈窕” 3、叠声,两个读音相同的单纯词.如,“寻寻觅觅” 注:单纯词,即两个字单独没有意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思的词. 二、修辞手法 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3、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⑵一语双关: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5、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象征:如,“红豆生南国”. 7、对比: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设问: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9、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10、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反复: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表现手法 1、留白:⑴省略对整个故事过程的交代,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节.如,《十五从军征》省略了主人公从军的过程,集中叙述了他归乡后家中的荒凉景象.⑵摘取几个画面,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一个丰富的内涵.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雨骤》⑶两个主人公的遭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即“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如,《琵琶行》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省略贬谪以前的事,详叙如今的境况. 2、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设悬:在议论、抒情时,迟迟不说破,反复渲染,设置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如,柳永《蝶恋花》. 4、落笔对方: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⑴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如,柳永《八声甘州》.⑵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如,杜甫《月夜》. 5、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如,刘皂《渡桑干》. 6、反弹琵琶: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如,韦庄《菩萨蛮》. 7、无理而妙: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感情.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8、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以少总多:用精练的文笔概括景物所共有必有的特征,触发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抑扬结合:⑴欲扬先抑,如韩愈《春雪》.⑵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 12、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间.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浪涛沙•窗外雨潺潺》. 13、托物言志:既不停留在物上,又要切合咏物.如,汉乐府《怨歌行》. 1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景相生.如,杜甫《旅夜抒怀》.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的一生浓缩在朝暮之间,从而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主题.诗人连续使用呼告〔“君不见”〕的修辞手法,更添说理气势,感情色彩十分浓郁.同时写黄河之水用了扩大夸张,写人生旅程用了缩小夸张,使人更觉光阴之宝贵,岁月易流逝,功业更难就,自然引出下句.。

4.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转自南京市08中考试题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参考答案: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

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5.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