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赏灯的诗句“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2.描写灯光的诗句描写灯光的诗句: 1、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昌谷读书示巴童》唐代:李贺 译文: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2、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传言玉女·钱塘元夕》宋代:汪元量 译文:往日烛光烁烁、亮如白昼,一片歌舞升平,现今都已不再。 梅花凋谢,春光难以长久。 3、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宋代:柳永 译文:酒杯中的酒都快要溢出来了,还没有到夜深的时候,所有人就都喝得大醉,在参与酒宴的人当中有个风流的人,偷偷地到灯光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处,将两行姑娘撩拨一遍。 4、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唐叔良溪居》明代:张羽 译文:白日里背着药囊行医济世、手持诗书漫步,夜晚静坐于灯烛中看那灯火闪烁。 5、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同声歌》两汉:张衡 译文:她很贤惠地把枕席清扫干净,点上蜡烛,并用狄香为丈夫熏鞋。 之后解衣就寝,按规定的样式为丈夫整顿床铺。 3.关于灯的唯美诗句有哪些1、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出自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白话译文: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 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2、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出自宋代的曾巩《上元》 。 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照满了整条街道,华丽的彩灯看着像满天星星。 诗人曾巩登高楼,临朱栏,放眼远眺,月光如水,繁灯似星。少年们驰骋嬉闹。 这些气象诚然很美,但究竟是前人屡次描述过的,仅限于此,就不免落前人窠臼,而成为个别的诗作了。 3、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出自唐代的苏道味的《正月十五夜》。 白话译文:装饰着花灯的树木被千万盏灯火照亮,明亮的月亮追逐着人前来。 苏道味(公元648-706年),唐代赵州栾城(今栾城县)人,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 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扩展资料 中国现存最早的火把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 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 徐铉曰: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 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 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盘底中央呈*状突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从追溯豆灯的历史,去理解“镫”字的产生,我们就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明的同时,为灯具命名的思维性与创造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灯。 4.有哪些描写“灯”的古诗词1. 正月十五夜灯 节日朝代:唐代|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2. 观灯乐行 节日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3. 十五夜观灯 节日朝代:唐代|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 灯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 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 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 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 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5.描写彩灯的诗句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6.关于灯的唯美诗句约克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孤灯寒照雨,愧君相见频 (司空曙)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归(白居易)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糙射覆蜡灯红。(李商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