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狂夫的诗句

1.杜甫的狂夫的名句是哪句

名句: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馥蕖冉冉香。

《狂夫》 作者:杜甫 原文: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1、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2、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3、筱: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4、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5、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6、恒饥:长时间挨饿

7、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翻译: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 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 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 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 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 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 “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 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

“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 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 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 香的)。

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

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

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 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

“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 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

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着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 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

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 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

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

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 “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 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 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 夫”。

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

2.杜甫诗歌《狂夫》的意境

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诗人饱经患难,却始终用疏放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3.求杜甫《狂夫》的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

“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

“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

“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

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

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

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

“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

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

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

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

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

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4.形容“轻狂”的诗句有哪些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唐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拟把疏狂图一醉 —— 宋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宋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 汉 · 司马相如《凤求凰》

5、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6、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7、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唐 · 刘禹锡《秋词二首》

8、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 唐 · 杜甫《狂夫》

9、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 先秦 · 佚名《山有扶苏》

10、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 宋 ·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11、全部狂风花雪月春雨江水云日天山人情酒香

12、更问尊前狂副使 —— 宋 · 苏轼《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13、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唐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宋 · 曾巩《咏柳》

15、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 宋 · 苏轼《念奴娇·中秋》

1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唐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7、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 唐 · 白居易《早冬》

18、天教分付与疏狂 —— 宋 ·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9、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唐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5.狂夫 杜甫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6.杜甫的狂夫的名句是哪句

名句: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馥蕖冉冉香。

《狂夫》 作者:杜甫 原文: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1、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2、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3、筱: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4、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5、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6、恒饥:长时间挨饿。

7、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翻译: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

“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

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

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

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

“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

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着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

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

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

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

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

7.形容轻狂的诗句

1、行云飞絮共轻狂

晏几道

《浣溪沙》

2、纷纷蜂蝶斗轻狂

朱淑真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3、天赋与轻狂

欧阳修

《望江南/忆江南》

4、燕蝶轻狂

欧阳修

《洞天春》

5、行云飞絮共轻狂

晏几道

《浣溪沙》

6、垂杨系马恣轻狂

苏轼

《定风波·莫怪鸳鸯绣带长》

7、任轻狂、相逐牵萦

周邦彦

《长相思·夜色澄明》

8、教得越轻狂

毛滂

《蓦山溪·雪空毡径》

9、又只恐、伊家太轻狂

李邴

《洞仙歌·一团娇软》

10、娇软轻狂不待吹

王之道

《南乡子·春霁柳花垂》

11、纷纷蜂蝶斗轻狂

朱淑真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12、点风飞絮恣轻狂

赵彦端

《鹧鸪天·两两青螺绾额傍》

13、轻狂蝴蝶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枷花搦柳》

14、轻狂行乐处

廖行之

《临江仙·春意茫茫春色里》

15、轻狂蜂蝶

黄机

《沁园春·问讯西园》

16、恣轻狂

严仁

《阮郎归·鳃花轻拂紫绵香》

17、笑道轻狂

王义山

《乐语》

18、恣轻狂

陈允平

《夜游宫·窄索楼儿傍水》

19、怕轻狂、随风颠倒

何梦桂

《蓦山溪·春工未觉》

20、轻狂太守在吾邦

醴陵士人

《一翦梅·宰相巍巍坐庙堂》

21、浑疑是、粉蝶轻狂

无名氏

《蜡梅香》

22、两足轻狂

王哲

《苏幕遮 咏赠道友》

23、风流玉貌好轻狂

王哲

《瑞鹧鸪·春季裁量十四郎》

24、两脚轻狂街上舞

马钰

《望蓬莱·寻大道》

25、吟笑胜轻狂

刘处玄

《武陵春·遥望*山山正好》

26、轻狂蛱蝶去还来

陆游

《见蜂采桧花偶作》

27、辽西妖梦太轻狂

近代

柳亚子

《题《夏内史集》》

28、随风粉翅太轻狂

黄庚

《蝶》

29、雨后轻狂尚作团

姜特立

《蛱蝶二首》

30、漫天飞絮漫轻狂

廖行之

《次纲官王簿韵兼简伯潜二首》

31、张祜轻狂李益痴

刘克庄

《三叠》

32、轻狂不奈飘

梅尧臣

《次韵刘原甫社后对雪》

33、不知有者且莫轻狂

释梵琮

《偈颂九十三首》

34、切莫轻狂作飞絮

王洋

《梅花林》

35、暖风吹得也轻狂

王洋

《明日沈干送花二枝续一章》

36、轻狂榆荚扑人飞

王禹偁

《寒食出城马上偶作》

37、轻狂柳絮不嫌风

张公庠

《宫词》

38、轻狂赠小词

娄坚

《秦淮赠孙士徵》

39、轻狂痴梦假行云

王留

《简刘二若生》

8.描写狂妄高傲的古诗词有哪些

《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筱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代: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9.《狂夫》赏析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天。诗的前四句细腻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人在自然中心灵的清静和愉悦。五六句调转笔锋,用凄凉的情调写出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七八句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