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各发展阶段代表作家

1.北宋词的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1)南宋词之分期:南宋的词,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南宋初期,和金战争,豪放词风再度蓬兴。因国土沦亡,权奸当道,深以 为辱,於是发而为慷慨悲壮之音。

词人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南宋中期,是蒙古灭金,南宋苟安时期。

讲求声律,竞尚词藻,以姜夔、 吴文英为代表。 第三个时期:南宋后期,是蒙古南侵,临安陷落,南宋灭亡时期。

不敢流露亡国之痛, 只讲求咏物寓意功夫。以周密、张炎、王沂孙为代表。

2)第一个时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他出生於金 人统治下的北中国,青年时期就参加山东抗金的农民起义。

南归后,宋高宗授承务郎,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兵部侍郎等职,在政治上、军事上表现出 卓越的才能,实行许多利民的措施。但因志切北伐复国,为权奸压抑,屡遭罢黜,未能 尽展其才。

晚年隐居,依然关心国事,不忘人民疾苦。因受排挤,忧愤而死,年六十六, 著有《稼轩词》,因和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辛弃疾的出现,使南宋“豪放词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辛词的主要内容是爱国思想。

他指斥了统治者的昏庸懦弱,愤慨南宋的偏安局面,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卜算子〉(“千古李将军”)等。辛弃疾以为国雪耻为己任,常以仰慕历史人物来表 达雄心壮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常以英雄事业和朋友互勉,如 〈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常表现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爱国思想,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

满怀信 心,表现出永不枯谒的豪壮志,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描绘农 村生活和自然景物时,也写出了民在劳作生活中的喜悦,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派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 成就,进一步突破晚唐五代词家的传统题材和手法的限制,融汇各种文学体制的优点, 熟练地抒怀议事叙事写景,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善於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 等手法,构成丰富多采的形象,境界瑰丽、奇特,这种形象雄奇壮美,活跃奔腾,而又 个性鲜明。

词作中的豪情壮志、悲愤抑郁,常能突出他热爱祖国、关怀人民的耿介倔强 性格。他常采用托古喻今日的方式、宛转曲折的比兴手法,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常能 巧妙运用历史故事、前人诗文、经史成语和当时口语。

他的词,不但在南宋词坛影响重, 而且一直影响到清代词人陈维崧等。当时辛派词人还有陆游、朱敦儒、刘过、刘克庄等。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得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长在民族矛 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

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父亲陆宰的爱国思想教育,使他年轻时 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三十岁应礼部试时,就因主张恢复中原, 触怒秦桧而被斥落。

四十六岁入蜀后,在川陕前线先后参加王炎和范成大幕府。东归后, 在福建等地作官。

六十六岁后,大部分时间在山阴老家度过,生活宁静简朴,卒年八十 五岁。 陆游专力於诗,也擅长於词。

著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现存 词一百多首,境界极高,无所不有。

有不少词作抒写了激越的爱国情思,如〈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等, 可和他的爱国诗篇相辉映。他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山梦 山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更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悲愤。

刘克庄赞誉他的词是:“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 能过。”(《后村诗话续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第二个时期: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做过官,是位 纯綷的文学家。

幼年随父仕汉阳,漫游湘、鄂、赣、江、皖等地。他在音乐方面造诣高 深。

著有《白石道人歌曲》。他的写景词,能做到“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在幽静清 淡的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江湖寂寞的感情。如〈点绛唇月〉(“丁未冬过吴松作”)等, 总的倾向是消极的。

又如〈暗香〉、〈疏影〉等吟咏花草的作品,向被认为是代表作, 其实缺乏现实意义。至於〈扬州慢〉表现“黍离之悲”,格调沉郁凄怆;〈满江红〉、 〈翠楼吟〉表现不满於偏安局面;〈踏莎行〉(“金陵感梦”)等忆旧怀人的小词,则 风格较疏朗清秀。

晚年生活动荡,又受辛弃疾词影响,词风有所改变。从词风言,他的 基本特点是严守声律,措意精深,雕琢字句,格调高旷。

2.北宋词的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1)南宋词之分期:南宋的词,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南宋初期,和金战争,豪放词风再度蓬兴。因国土沦亡,权奸当道,深以 为辱,於是发而为慷慨悲壮之音。

词人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南宋中期,是蒙古灭金,南宋苟安时期。

讲求声律,竞尚词藻,以姜夔、 吴文英为代表。 第三个时期:南宋后期,是蒙古南侵,临安陷落,南宋灭亡时期。

不敢流露亡国之痛, 只讲求咏物寓意功夫。以周密、张炎、王沂孙为代表。

2)第一个时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他出生於金 人统治下的北中国,青年时期就参加山东抗金的农民起义。

南归后,宋高宗授承务郎,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兵部侍郎等职,在政治上、军事上表现出 卓越的才能,实行许多利民的措施。但因志切北伐复国,为权奸压抑,屡遭罢黜,未能 尽展其才。

晚年隐居,依然关心国事,不忘人民疾苦。因受排挤,忧愤而死,年六十六, 著有《稼轩词》,因和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辛弃疾的出现,使南宋“豪放词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辛词的主要内容是爱国思想。

他指斥了统治者的昏庸懦弱,愤慨南宋的偏安局面,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卜算子〉(“千古李将军”)等。辛弃疾以为国雪耻为己任,常以仰慕历史人物来表 达雄心壮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常以英雄事业和朋友互勉,如 〈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常表现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爱国思想,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

满怀信 心,表现出永不枯谒的豪壮志,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描绘农 村生活和自然景物时,也写出了民在劳作生活中的喜悦,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派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 成就,进一步突破晚唐五代词家的传统题材和手法的限制,融汇各种文学体制的优点, 熟练地抒怀议事叙事写景,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善於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 等手法,构成丰富多采的形象,境界瑰丽、奇特,这种形象雄奇壮美,活跃奔腾,而又 个性鲜明。

词作中的豪情壮志、悲愤抑郁,常能突出他热爱祖国、关怀人民的耿介倔强 性格。他常采用托古喻今日的方式、宛转曲折的比兴手法,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常能 巧妙运用历史故事、前人诗文、经史成语和当时口语。

他的词,不但在南宋词坛影响重, 而且一直影响到清代词人陈维崧等。当时辛派词人还有陆游、朱敦儒、刘过、刘克庄等。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得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长在民族矛 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

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父亲陆宰的爱国思想教育,使他年轻时 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三十岁应礼部试时,就因主张恢复中原, 触怒秦桧而被斥落。

四十六岁入蜀后,在川陕前线先后参加王炎和范成大幕府。东归后, 在福建等地作官。

六十六岁后,大部分时间在山阴老家度过,生活宁静简朴,卒年八十 五岁。 陆游专力於诗,也擅长於词。

著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现存 词一百多首,境界极高,无所不有。

有不少词作抒写了激越的爱国情思,如〈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等, 可和他的爱国诗篇相辉映。他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山梦 山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更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悲愤。

刘克庄赞誉他的词是:“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 能过。”(《后村诗话续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第二个时期: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做过官,是位 纯綷的文学家。

幼年随父仕汉阳,漫游湘、鄂、赣、江、皖等地。他在音乐方面造诣高 深。

著有《白石道人歌曲》。他的写景词,能做到“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在幽静清 淡的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江湖寂寞的感情。如〈点绛唇月〉(“丁未冬过吴松作”)等, 总的倾向是消极的。

又如〈暗香〉、〈疏影〉等吟咏花草的作品,向被认为是代表作, 其实缺乏现实意义。至於〈扬州慢〉表现“黍离之悲”,格调沉郁凄怆;〈满江红〉、 〈翠楼吟〉表现不满於偏安局面;〈踏莎行〉(“金陵感梦”)等忆旧怀人的小词,则 风格较疏朗清秀。

晚年生活动荡,又受辛弃疾词影响,词风有所改变。从词风言,他的 基。

3.简述词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一、词的产生

词产生在唐代初期,它开始是民间传唱的一种曲子词,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变成一种新诗体。词的产生与发展与唐代的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促进了词的产生与发展。

其次,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三,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发展的结果。

二、民间词

词最早产生于民间,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的民间无名氏创作保留了词的原始面貌。

敦煌民间曲子词题材内容广泛,如《风归云》(征夫数载),写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不幸,十分深刻感人;《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写边关百姓失地的痛苦和恢复失地的愿望。还有一些反映市民生活和男女情爱的作品,如《长相思》(哀客在江西),写商人的落魄流浪,哀痛真切。又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写主人公爱情的坚贞不屈。

敦煌民间曲子词虽在格律上不够严格,艺术上也有粗糙之处,但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质朴,语言清新。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一、温庭筠生平简介与对词发展作出的贡献

现传温词60多首,多写女子容貌之美丽、服饰之华贵、情态之温柔。其中《菩萨蛮》有十多首,富丽精工,其一如下: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词题材内容狭窄,格调境界不高,成就主要表现在艺术上。

首先是词采浓艳华丽。

其次是表现情思细腻绵密。

再次是抒情委婉含蓄

二、花间词派和韦庄

(一)花间词派:

(二)韦庄

他善写小词,真挚动人。如《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生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第三节、李煜与南唐词

一、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人,南唐中主时的宰相。他的词,今存一百二十余首,是唐五代存词最多的作家,有《阳春集》。冯延巳词在内容上仍然离不开妇女的闲愁相思,但洗去了温词的浓艳,近于韦词的疏淡,而且长于抒情。

冯延巳《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二、李煜生平、作品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后主。他不是个政治家,但在文学艺术上却多才多艺。他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例1、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例2、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风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宋代词的演变历程(包括:主要人物及其代表词作)

宋词的发展历程如下:

一、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二、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2、第二个阶段

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3、第三个阶段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扩展资料:

宋词分类按不同性质可分为三类:

1、折叠按音乐性质分类: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2、折叠按拍节分类: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3、折叠词牌来源划分类: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5.词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词的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词的产生 词产生在唐代初期,它开始是民间传唱的一种曲子词,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变成一种新诗体。

词的产生与发展与唐代的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促进了词的产生与发展。

二,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发展的结果。

词最早产生于民间,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的民间无名氏创作保留了词的原始面貌。 四.温庭筠被称为“花剑鼻祖” 后面出现宋词的大发展,婉约派、豪放派就是代表,最有明的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周邦彦、姜夔等。

6.宋代词的流派特色及代表作家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是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词从兴起到极盛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艳科到正统地位的确立过程中,词人们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形成了代表自己风格的流派。

学史上,一般将宋词分为三大流派:

1、以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

2、以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

3、以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醇雅派。

其中婉约派和豪放派当属词派中的主打。

7.试介绍宋词在两宋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人物

【发展】

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汉族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词源》卷下)就是对这方面特征的一个总结。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被后人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的苏轼,其绝大多数词仍属“艳科”范围。即使是“艳情”之外的题材,也要受到主流倾向的渗透,或多或少地沾带着“艳”的情味宋词创作的主流倾向,正属于被孔子屏弃的淫靡的“郑卫”之声一流,与风雅篇什背道而驰。它只有表层次上的享乐生活追求,决没有深层的意蕴供回味。所以,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扫其迹”。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贪图享受,人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基于这样的立场,“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出现较完整。

【代表】

苏轼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内容的拓展,还是形式的新化;无论是风格的突破,还是人生的超越,苏轼都以其极大的热情、卓越的才能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的抒情文体。把词引入文学殿堂,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树立了词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使宋词进入鼎盛时期。这就是苏轼对词所作出的最杰出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李清照

易安居士,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