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周恩来有关的诗句

1.**的诗

**写的诗歌不多,据说是为了不抢毛的风头,但也有精品以下面这首最著名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壁破,难酬蹈海亦英雄[注](1)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2)“蹈海”(并非“韬海”!)指清末留日学生陈天华春日偶成其一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其二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注]这两首诗作于1914年,作者时年16岁。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注]此诗曾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满园樱花灿烂灯光四照人声嘈杂小池边杨柳依依孤单单站着一个女子樱花杨柳哪个可爱?冷清清不言不语可没有人来问她[注]此诗选自1978年3月人民日报社《**诗稿》。

2.关于**的诗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关于赞美**的诗歌

1.《追寻您的足迹》 作者:金建浩 您像雄鹰一样翱翔天宇,您像青松一样坚毅挺拔,您像高山一样伟岸巍峨,您像大海一样博大包容。

您,就是我们无限怀念的好总理。 您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您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您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您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 **,您生前不让人们赞美您一句,可人民却在将您的颂歌传唱;您不许我们为您写一篇传记,您的生命却已刻进历史的年轮;您虽没有陵墓、没有碑文,但您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亿万人的心里!同学们,努力吧! 选择了勤勉与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练达与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

2.**,你在哪里? 作者:柯岩 **,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答:“呵,轻些呵,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3.歌唱敬爱的** 演唱:韩芝萍 一唱**,人民的好总理,好总理。

无限忠于**,敌人害怕你,我们热爱你,我们热爱你。二唱**,和咱们心连心,心连心。

你热爱人民,人民想念你,鱼水情谊深,永远不能分,永远不能分。 三唱**,对党最忠诚,最忠诚。

鞠躬尽瘁几十年,终身为革命,功比泰山高,英名万古存,英名万古存。怀念**,颂歌唱不尽,唱不尽。

誓将遗愿化宏图,跟着**,永远向前进,永远向前进。 4.**办公室的灯光 作者:石祥 夜呀,静悄悄,静悄悄。

当祖国度过了沸腾的白天,当人们在梦里露出甜蜜的微笑,当熟睡的婴儿脸上现出幸福的酒窝,当晶莹的露珠挂上嫩绿的幼苗。 啊!同志呵,你可知道,我们敬爱的**的办公室呵!灯光又亮了通宵! 啊!春风知道,夏雨知道,秋霜知道,冬雪知道。

我们敬爱的**呀,几十年如一日,昼夜为我们操劳! 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们敬爱的**呀,一生睡得最少,最少! 看,**办公室的灯光呵,就是最好的写照!这是一盏普通的灯吗?不!他点燃的是他的一生的心血呵,是敬爱的**的红心在闪耀! 不要说敬爱的**已经安息,这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呀,两眼炯炯发光,永远不会睡着! 不要说敬爱的**的骨灰已撒满江河大地,这样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呵,一生蓬蓬勃勃,永远不会停脚! 看,**从国际歌声中走来,又奔上南昌起义的大道——在南昌的一座平凡的小屋里,**办公室的灯光呵,和启明星一起破晓! 韶山的朝阳照亮东方,井冈的明月红了一角,**办公室的灯光呵化作燎原的一支熊熊火苗! 遵义城的一座普通砖楼里,楼下**办公室的灯光呵,和楼上**办公室的灯光辉映相照。 漫漫的长征路上,雪山、草地、饥寒、疲劳。

天上飞机滥炸,地上敌军围剿。艰苦的岁月,夜里哪有明亮的灯光啊。

**在马背上指挥,膝盖上办公,点燃的是松明、野蒿、古藤、灯草!延安杨家岭窑洞里,**办公室的灯光呵,和遍地的抗日烽火一起燃烧! 地图上纵横交织的红色箭头,是明灯射出的霞光万道。在西安,在重庆,在南京,在上海。

国民党反动派窥视、盯梢,**办公室的灯光呵,是插在敌人心脏里的一把尖刀! 在碧波荡漾的中南海,|**办公室的灯光呵,闪耀着一个又一个通宵。 在出国访问的飞机座舱里,**办公室的灯光呵,和星星一样闪亮; 在巡视祖国的列车上,**办公室的灯光呵,和车灯一起赛跑! 眼——熬红了! 脸——消瘦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呀,还在灯下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思考! 夜啊,静悄悄。

静悄悄。当我们在月下漫步,当我们在星下思考,当我们在桌边静坐当我们在灯前对照。

同志哪,你想过没有,该怎样象**那样战斗不息,阔步跨上那继续长征的大道 5.水龙吟·颂** (节选) 作者: 楚闲客 一生尽写春秋,名垂千古知良弼。 胸宽瀚海,节高耸岳,根深社稷。

俯首于民,坦襟事友,横眉对敌。 要神州奋起,壮心不已,为公仆谁能及。

还忆当年星坠,恰人间雪飞如席。 哀思遍野,心随风颤,。

4.关于**的名言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3、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

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 4、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 ** 5、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 ** 6、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7、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

——** 8、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9、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

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 10、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5.有关**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家喻户晓。

然而,这首诗**究竟写过几次,前后书写时有无遣词用字的变化?就鲜为人知了。我在编辑**早期著作时,有几个新发现。

新发现之一:这首诗**写了不只一次。对于这首诗,人们所熟知的,就是1919年3月**离日本回国前夕写的那首。

从诗后的跋语中(目前传世的影印件多为经人裁接过的,跋语不全),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首诗最初创作于他东渡日本之时。这就是说,他第一次书写这首诗的时间是1917年9月。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首诗**写了不只一次。那么1919年这次究竟是第几次呢?据我的分析,应该是有据可查的第三次。

第二次写于何时呢?从目前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来看,应该是1918年1月1日,写在他旅日期间的《学校日记》上的。这本《学校日记》,是当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专为1918年印制的,**的这首诗就写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

新发现之二:找到了作者最初写诗动机的可靠依据。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日记本上的这首诗旁,**全文抄录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词。

它明确的告诉我们,“大江歌罢”就是指吟罢苏轼的这首词,并非如有的人所推测的那样,是“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在这本日记的首页上,**写道:“我今年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

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

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上这些,无疑都是深入探讨**创作和书写这首诗的思想动机和心境的最可靠的依据。

新发现之三:诗中的个别词句前后有重要的变化。细心的人还会发现,1918年1月1日的这首诗与1919 年3月所写的略有不同,前者的末句是“不酬蹈海亦英雄”,而后者则是“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不”与“难”虽是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了重要的变化。何以见得呢?我们只需把1919年3月的诗后跋语研究一下便会发现,1918年1月1日写这首诗时,距东渡日本创作这首诗时仅隔了四五个月,虽说到日本后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但必竟仍是开始阶段,因此,“ 邃密群科济世穷”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图大志,依然是坚定不移的。

这个“不酬”,有“假定”、“哪怕”的含量,可以看作是“未来时”的用语。然而,一年多以后再书写此诗时,**已感到东渡日本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他对此次东渡作了一个小结,因此将“不酬”改为“难酬”,这是“过去时”的用语,表明东渡的目的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但是也不虚此行,况且“邃密群科济世穷”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信念与决心仍未动摇,只是要“返国图他兴”罢了。

此时他的心境虽多了几分凄惋与惆怅,但并不萎靡与颓唐! 同样一首诗,在旅日期间,在不同的环境与心境下,先后书写了三次,足见这首诗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由此,人们把这首诗看作是解读**旅日前后思想发展的一把钥匙,也就顺理成章了。

6.关于**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关于**的小故事: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扩展资料:**(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1921年加入中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为中国**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