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百图词意画吴声

1.写声音的唐诗宋词

杜甫的《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的声音描写。另一首《赠花卿》中还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贾岛的《客思》中的“促织声尖尖似针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有“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适合书法32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倾怀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悉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3.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词意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此时的长安指的并不是真正的长安,而是以被金人占领北宋故都汴京,作者站在郁孤台上看着滚滚东去的清江水想着中原的大好河山有感而作。)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山虽重重,可挡不住东去的清江水。作者以此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是再增强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声声的鹧鸪啼声正像那一声声的“行不得也哥哥”,更使他愁上加愁。)

标题没什么好解释的;“菩萨蛮”词牌名,“书江西造口壁”词名。

4.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青玉案元夕词意画那人是哪个

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自己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联系作者自己正是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何尝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好几年了.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是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5.求一篇宋词素描,450字左右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

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

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i)[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⑨可怜白发生:可惜我已老了。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熟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博得天下身前死后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

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不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另一种评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

6.宋词清平乐

词牌来源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定格 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典范词作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wú)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平乐 晏几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清平乐 晏几道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清平乐 晏几道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清平乐 晏几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

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

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清平乐 晏几道 烟轻雨小。

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

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

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清平乐 晏几道 可怜娇小。掌上承恩早。

把镜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颜长好。

画堂秋月佳期。藏钩赌酒归迟。

红烛泪前低语,绿笺花里新词。 清平乐 晏几道 红英落尽。

未有相逢信。可恨流年凋绿鬓。

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

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清平乐 晏几道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

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

醉弄影娥池水,短箫吹落残梅。 清平乐 晏几道 西池烟草。

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

春色渐随人老。 远山眉黛娇长。

清歌细逐霞觞。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清平乐 晏几道 笙歌宛转。台上吴王宴。

宫女如花倚春殿。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彩鸳惊起双栖。

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清平乐 晏几道 暂来还去。

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

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

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清平乐 晏几道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

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

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清平乐 晏几道 寒催酒醒。

晓陌飞霜定。背照画帘残烛影。

斜月光中人静。 锦衣才子西征。

万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门相送,鸾肠断处离声。

清平乐 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

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清平乐 晏几道 沈思暗记。

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

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

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清平乐 晏几道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

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

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清平乐 晏几道 心期休问。

只有尊前分。勾引行人添别恨。

因是语低香近。 劝人满酌金锺。

清歌唱彻还重。莫道后期无定,梦魂犹有相逢。

清平乐 欧阳修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7.求反映百姓饥寒交迫的宋词

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④翠暮, 参差⑤十万家。

云树⑥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⑦无涯。

市列珠玑⑧,户盈⑨罗绮,竞豪奢。

重湖⑩叠巘⑾清嘉⑿,有三秋⒀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⒁弄晴,菱歌泛夜⒂,嬉嬉钓叟莲娃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⒄。

异日图将好景,归向凤池夸⒅。

注释: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都、令稽为三吴。

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珍宝。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

巘(yan)小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

装饰:这里指大宫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赏析:

用尽铺张手法,写尽人间天堂之美景,一派繁华景象。虽不脱歌功颂德的俗套,但下笔点染时字字句句新鲜别致,另有一种清新气息,都说是美景如画,但这般景致恐怕是用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出,不如搁笔而归,找一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地小酌赏景,才不辜负了这满目画图给捉的美景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是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