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首唐朝古诗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古 从 军 行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八阵图》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13.《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送灵澈》作者: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弹琴》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送上人》作者: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秋夜寄邱员外》作者: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听筝》作者: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新嫁娘》作者: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玉台体》作者: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1.《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行宫》作者: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2.《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何满子》作者: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4.《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6.《渡汉江》作者: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7.《春怨》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唐朝古诗名句是哪些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 (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 (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 (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 (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 (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97.粉身。 3.有什么唐朝的古诗好多好多啊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z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4.盛唐时期的诗歌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 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 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 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 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 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 5.请问;唐朝的古诗有那些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 下面列举一些有名的唐诗: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为什么唐朝诗歌文学发达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唐代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太宗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与之唱和吟咏.高宗、武皇常自制新词以入乐.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帝王的爱好、倡导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 五、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唐朝统治者清明大度,敢于招贤纳谏.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六、“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杜甫、元结、顾况等诗人对黑暗现实做了痛苦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从而创作了大量揭露阶级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诗作. 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新鲜的活力.做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八、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内在因素. 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一方面有对以往文学艺术的继承,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唐诗也是这样.从先秦到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诗、绝句也基本上跨越了试验阶段,无论是创作方法、文体特征、艺术技巧,还是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唐朝的诗人们博采众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从先秦到六朝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发展了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艺术传统.难能可贵的是唐代诗人对待文学艺术遗产,并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初唐诗坛是齐梁浮艳诗风的延续,“绮丽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占据着统治地位.初唐四杰用实践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陈子昂痛斥诗坛“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汉魏风骨”、“风雅五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一扫齐梁遗风,为唐。 7.【唐朝诗歌对世界的影响1、自由的氛围2、诗歌文化的成熟3、富足的朝代 唐朝诗歌能获得空前发展,除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基本原因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一大批新诗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能够突破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魏晋以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趋向成熟,隋统一全国后,促使南朝的绮丽文风与北朝的质朴风格相融合,这都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唐朝科举以诗赋取士,封建帝王对诗歌的提倡,刺激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当时国内各民族的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也为诗歌增添了新的营养.这些都是促使唐诗创作繁荣的因素. 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会出现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第一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文化因素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没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是很难创造出较高水平文化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能够很好地证明这个命题,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即三国时代和南北朝时期,这其中虽然有晋朝的统一,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上没有超出汉朝水平,经过北方战事的冲击,带来北方生产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芜,大量劳动力或死或逃亡,这时江南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有能够弥补北方战事的冲击,在总体水平上中国的生产力在下降.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和对外战争的原因,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短时间内又陷入了战事,文化的发展遵循长线效应,因此,文化在隋朝虽然略有发展,但是在高度上还没有达到教高水准.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教大发展,这可以通过唐王朝时代出现的大量生产工具来证明,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经济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讴歌,因此为文化的向前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和思考的源泉.第二是政治因素.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虽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但是唐朝统治者们有自己的理解,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融,这种政策符合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第三是文化因素在前面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发展着,在这种文化发展的推动下,文人所面临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这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是当时文化所不能选择的,因为这种文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要求.而诗歌模式是中华民族所早就有的,因此当时的文化对这种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模式上的创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诗歌模式.当然还有其他模式,这正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