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炼字分析

1.古诗炼字赏析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易发表网

古诗中的炼字古人写诗,甚为看重炼字。关于炼字,许多诗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为求一个字的稳妥而付出的苦思。再如方干的《赠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相比之下,这是用尽一生的心力了。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对于字句的锤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杏花开了,“闹”字原本形容花开之繁,但却渲染出春意的热闹。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要尽享欢娱,而不必吝惜金钱。月光从云层中穿出来,照在花枝上。一个“弄”字,很能写出花影随着月光而变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也与炼字有关。其《题李凝幽居》中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本拿不定用“推”还是用“敲”,后经韩愈改定为“敲”。从表现上说,是以动衬静。不过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虽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的,但也相通于鉴赏。古诗鉴赏中,所炼之字的表现如何,要着眼于全篇的意境,离不开诗人的思想感情。

2.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

接触古典诗歌,我们会发现有一类诗句,诸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等,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这也就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国学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让全诗意境飞出,情感表达更为彻底,也使诗歌有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对此妙处有过相关阐释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闹”与“弄”带来的意趣正是前人炼字的结果。国学炼字常能把诗歌写活,所以历来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

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炼字之妙也早有议论:国学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二句,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如《六一诗话 》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落,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陈公因与数客论,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公叹服。

余谓陈公所补数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工也。(卷九)国学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炼字的艺术以及对字句锤炼所下的功夫,也正是这种不让诗句落入俗套的追求,才有了“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等传世佳句。

国学关于炼字,还需明确炼字与诗眼的区别。前者倾向于推敲锤炼字句,而后者在于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不过历来文人常常将两者合而为一,诗眼往往也就是炼字的结果。

关于炼字的艺术,在很多诗歌论著中都有过阐述,下面我们以杜甫诗歌为主,就炼字的位置以及所炼之字的词性来进行下简单的探讨。一、所炼之字的位置学国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很多诗歌中炼字所放之处,时有变化,正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脱俗巧妙之字在不同的位置却都能让诗句或活灵活现或深刻逼真,毫不影响诗意的绝妙传递。孙奕《示儿编》说:“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炼字,子美工巧尤多。”

他以所炼之字的位置对杜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首先,他说:vad90国713k4学k1ljb网n23i1学国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又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皆练得句首字好。

学国这里是为我们介绍杜诗中首字写得比较好的三处,其中特别是“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中的“经”与“到”字写得非常传神灵动。接下来孙奕又说:学国《北风》云:“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壮游》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泛西湖》云:“政化莼丝熟,刀鸣鲙屡飞。”

《早春》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秋日夔府咏怀》云:“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

《建都十二韵》云:“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柴门》云:“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皆练得第二字好也。学国杜诗中比比皆是的妙句,是他精于锤炼的结果。

这段又举了杜诗中第二字炼得好的,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中的“入”与“归”历来为人所称道,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学堂对偶矣。”确也如此,万物复苏的春天到了,一些些的红色在悄悄铺染娇嫩欲滴的桃花,池边的柳条慢慢吐出青翠的新芽。

诗句将颜色的变化用动态来呈现,巧妙绝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灵动的春景图。学国在《示儿编》中,孙奕还介绍了杜诗中腰字(中间一字)和尾字写得好的,腰字如“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尾字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让人读之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如图画般曼妙的场景。

学国上面已经说过炼字不只是炼一两个字,有时是几个字,有时甚至是全句,孙奕同样找出了一些杜诗中炼得非常好的五、七言全句。他说:学国至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破柑霜落爪,尝稻雪翻匙”,“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皆练得五言全句好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旁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皆练得七言全句好也。学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两句,出自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这两句采用倒装句法,沐浴过春风春雨的嫩竹、肥梅形神毕现,如在目前。

新出的嫩竹经不住春风的吹拂,低垂着脑袋,翠绿的模样甚是可爱;春雨滋润过的梅子在慢慢变红,饱满得像是快要绽开了。这两句诗即是杜诗中全句炼字的佳例。

二、所。

3.古诗炼字赏析文章很紧急

1、李弥逊的《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首句中的“网”字妙.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是千古名句.一轻一闹逸趣横生.如丝的杨柳临风飘拂,如轻烟淡雾,这已是绝妙的比喻,但词人还觉不够,又用通感的手法,着一“轻”字,让气温有重量,似乎可称斤计两;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3、杜甫《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句想象明晨雨后春色满城、百花盛开的美景.一个“重”字写出了花因有雨水的滋润而沉甸甸的,表现出春雨过后红肥绿翠的蓬勃生机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5、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i”中

.(1)首先,“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有气势,有力度;其次,“横”字表现诗人凭栏远眺,“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故而有“横”的感觉;其三,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同时也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化.(2)不同之处:1.第一首第一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点明诗人心境和处境,直接抒发思乡盼归之情;第二首化用典故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2.这两首七绝,虽然都是书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诗人“贪看”白鹭横飞、凝然不动的身影,显得清雅悠闲;而第二首以景写情,翘首北望,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情感炽热绵长.。

5.古诗词炼字赏析,一定是【炼】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啊?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必定为“绿”(《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这是最著名的一段关于诗歌炼字的佳话。“绿”字的好处就在于它兼有其它几字的动作含义,同时又具有关于春色的鲜明的视觉效果。

/Item/167.aspx

6.语文诗歌的炼字赏析题和理解题意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造成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诗赏析题的问答模式不明确,仅能浅表“意会”而不能有效“言传”,以致于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笔者根据近六年的高考古诗赏析题的特点,归纳出高考古诗赏析题的六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知识积累:“意象”“形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应答分析:解“分析形象”题,必须熟悉一些诗歌形象(意象)及其基本寓意。如: 1.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2.船:漂泊 孤独 伤感 自由。 3.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边人悲愁,情感无奈,时空永恒。

4.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的? 答题步骤:第一步,感知形象。

找到诗人在诗歌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确形象类别(人、景、物),解读形象的字面意义。第二步,分析形象的特点(基本含义)。

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各自特征,从而把握诗歌主旨。第三步,体会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歌主旨赏析评价作者描绘这一形象的原因、作用(效果)或赏析表现手法等。 答案构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该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诗人通过该形象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态度;或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

答题示例1:(2007·浙江,16)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妓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知识积累:古诗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词巧妙。

二是语言风格(特色)不同。三是讲究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情景交融,或写景抒情,或边写景边抒情,或情寓景中。

这里主要列举一些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 清新、自然、简洁(精练、洗练)、平淡(质朴)、绚丽(绮丽、优美、典雅)、含蓄(委婉、蕴藉、隽永)、明快(泼辣)、清幽、沉郁、奔放、雄奇 应答分析:解答分析“语言特色”题,就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2: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解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知识积累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可以炼特殊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

7.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

接触古典诗歌,我们会发现有一类诗句,诸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等,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这也就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国学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让全诗意境飞出,情感表达更为彻底,也使诗歌有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对此妙处有过相关阐释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闹”与“弄”带来的意趣正是前人炼字的结果。国学炼字常能把诗歌写活,所以历来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

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炼字之妙也早有议论:国学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二句,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如《六一诗话 》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落,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陈公因与数客论,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公叹服。

余谓陈公所补数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工也。(卷九)国学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炼字的艺术以及对字句锤炼所下的功夫,也正是这种不让诗句落入俗套的追求,才有了“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等传世佳句。

国学关于炼字,还需明确炼字与诗眼的区别。前者倾向于推敲锤炼字句,而后者在于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不过历来文人常常将两者合而为一,诗眼往往也就是炼字的结果。

关于炼字的艺术,在很多诗歌论著中都有过阐述,下面我们以杜甫诗歌为主,就炼字的位置以及所炼之字的词性来进行下简单的探讨。一、所炼之字的位置学国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很多诗歌中炼字所放之处,时有变化,正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脱俗巧妙之字在不同的位置却都能让诗句或活灵活现或深刻逼真,毫不影响诗意的绝妙传递。孙奕《示儿编》说:“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炼字,子美工巧尤多。”

他以所炼之字的位置对杜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首先,他说:vad90国713k4学k1ljb网n23i1学国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又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皆练得句首字好。

学国这里是为我们介绍杜诗中首字写得比较好的三处,其中特别是“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中的“经”与“到”字写得非常传神灵动。接下来孙奕又说:学国《北风》云:“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壮游》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泛西湖》云:“政化莼丝熟,刀鸣鲙屡飞。”

《早春》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秋日夔府咏怀》云:“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

《建都十二韵》云:“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柴门》云:“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皆练得第二字好也。学国杜诗中比比皆是的妙句,是他精于锤炼的结果。

这段又举了杜诗中第二字炼得好的,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中的“入”与“归”历来为人所称道,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学堂对偶矣。”确也如此,万物复苏的春天到了,一些些的红色在悄悄铺染娇嫩欲滴的桃花,池边的柳条慢慢吐出青翠的新芽。

诗句将颜色的变化用动态来呈现,巧妙绝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灵动的春景图。学国在《示儿编》中,孙奕还介绍了杜诗中腰字(中间一字)和尾字写得好的,腰字如“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尾字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让人读之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如图画般曼妙的场景。

学国上面已经说过炼字不只是炼一两个字,有时是几个字,有时甚至是全句,孙奕同样找出了一些杜诗中炼得非常好的五、七言全句。他说:学国至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破柑霜落爪,尝稻雪翻匙”,“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皆练得五言全句好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旁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皆练得七言全句好也。学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两句,出自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这两句采用倒装句法,沐浴过春风春雨的嫩竹、肥梅形神毕现,如在目前。

新出的嫩竹经不住春风的吹拂,低垂着脑袋,翠绿的模样甚是可爱;春雨滋润过的梅子在慢慢变红,饱满得像是快要绽开了。这两句诗即是杜诗中全句炼字的佳例。

二、所炼之字的词。

8.诗词炼字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收集的,希望能帮上你:何做完一篇诗歌鉴赏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