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牧的诗句李白《古风》:“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南朝宋御史中丞何承天:“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大略举矣。” 宋《武成王庙李牧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 2.与李牧相关的成语弃车保帅 李代桃僵,此语出自《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 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消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 李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 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 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 于是亲率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 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 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3.可以用什么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古诗后的李牧将军李白《古风》:“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南朝宋御史中丞何承天:“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大略举矣。” 宋《武成王庙李牧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这些都是写李牧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