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塞外景象的诗句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2.李贺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这是开头气氛悲凉,场面阔大。读过这几句,顿时胸怀坦荡,但又使人觉得景色十分刚硬,寒冷直浸入肌骨,将月比作弓,使人想起无比锋利的武器。虽显肃杀,但无凄惨。且前两句对仗工整。工整对仗,且又将景色描写如此到位,功夫十分不一般。读过诗的后两句之后,宛如沙沙战鼓传入耳际,轻盈驰骋沙场之上映入眼帘,急切而又略带畅快欣喜。第三句则是一口热血不得吐出,愤懑填胸,却无哀怨之情。但诗中比锋太平,景色亦未显突出,整首诗未免缺乏力道。 雁门太守行①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3.李贺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这是开头气氛悲凉,场面阔大。 读过这几句,顿时胸怀坦荡,但又使人觉得景色十分刚硬,寒冷直浸入肌骨,将月比作弓,使人想起无比锋利的武器。虽显肃杀,但无凄惨。 且前两句对仗工整。工整对仗,且又将景色描写如此到位,功夫十分不一般。 读过诗的后两句之后,宛如沙沙战鼓传入耳际,轻盈驰骋沙场之上映入眼帘,急切而又略带畅快欣喜。第三句则是一口热血不得吐出,愤懑填胸,却无哀怨之情。 但诗中比锋太平,景色亦未显突出,整首诗未免缺乏力道。雁门太守行①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 “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4.描写塞外风景的诗句1、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话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3、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话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4、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朝代】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白话翻译: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5、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白话翻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5.描写塞外风光荒凉的诗句1.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 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 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断肠谁得知。 2.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3.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 《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8.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9.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描写塞外风光荒凉的诗句《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唐)《使至塞上》 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2、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杨炯(唐)《从军行》 译文: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唐)《凉州词》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 译文: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扩展资料边塞 1、特指边疆地区的要塞,如山海关、嘉峪关等具体要塞地名。 2、泛指边疆,如当代中国的陆疆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边塞诗人 我国四大边塞诗人是: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唐代边塞诗人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 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 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在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 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 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但上述诗人的优秀作品也并不限于边塞诗。 参考资料:边塞-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