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孤平

1.古诗中的孤平调具体什么意思 求解

我简单一点回答你的问题吧,看是否对你有用。

孤平调是指律诗,一般是指:五言格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侓诗)中的“平平仄仄平”句的第一个字,应该用平声的用了仄声,七言格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中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三个字,应该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叫犯孤平。因为在这两句中,除了韵脚的一个平声字(即句子的最后一个子)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所以古代至今,习惯称之为“孤平”。

格律诗最忌孤平。你说的古诗的概念不太准确,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古体诗要求不严,没有这些说法。

2.古诗问题:“悄然日脚移”这一句是否犯了孤平

没犯孤平,这句是平平仄仄平,很正常 在对孤平 的定义上,自古至今都分为两大派。

下面就这两大派作一点叙述。 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 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使有人误认为,仄仄 仄平平也是孤平。 事实上,两平相邻就不是孤了。

甲派所定义的孤平 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 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简称乙派),顾名思义,孤平即是两仄 夹一平。 为什么可以从字面定义呢?因为古人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 甚至没有可信的说法,于是乎后人便只好顾名思义了。

乙派关于孤平 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由乙派所定 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 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现代学者里,如果王力算是甲派理论的代表,启功或可算是乙派 理论的代表。启功在他的《诗文声律论稿》中多次提到孤平,引几则 如下: “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 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

如果有人看到‘孤’字而推论到句首句尾 的单个平声也要避忌,岂不大错?因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 处,句子首尾的单平并不在内。 ” “君至石头驿 (‘头’字孤平)” “往日用钱禁私铸 (‘私’字孤平)” “如果己处(引者注:五言第四字或七言第六字)孤平被两仄所 夹,或孤仄被两平所夹,都是非律的。”

有那么多的犯孤平的实例,怎么好写诗呢?所以就有了拗救的律 法。 相对而言,诗律上对韵句的要求比出句更严格,韵句中,又由左 向右至韵字,一字比一字严格。

所以出句可以宽一些,允许有拗句, 即使有犯孤平,也不算严重。这种出句犯孤平的情况虽然不严重,但 也不能完全被忽视,所以就出现了救。

救不是光救孤平,但救孤平的 情况占了很大比例。 甲派于是有一种说法,既然叫拗句,就不叫犯孤平。

这是一种混 淆的说法,因为犯孤平其实只是拗句中的一种而已。但乙派还是比较 容忍这种说法,不是很严格地限制出句中的犯孤平,条件是有足够的 补救。

补救的方法有同句补救,如平仄仄平仄;对句补救,如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或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于是两派都把重点放在韵句上。

除了甲派所定义的犯孤平的情况 外,乙派定义还多了一种情况,仄平仄仄仄平平,也算犯孤平。 清代学者赵执信有《声调谱》,很能作为诗律讨论的依据。

赵执 信在《声调谱》里,也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在提到仄平仄仄平的句 式时他说: “仄平仄仄平则古诗矣。

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 之也。” 另外,关于出句仄仄仄平仄的句式,他这样说: “起句仄仄仄平仄和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 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 字断宜平。 此在首联,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联则必不容不严矣。”

赵执信似乎颇支持乙派观点的,一是并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二 是关于上句属孤平的,下句必须要救。 赵执信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使我更确信唐宋时并没有关于孤平 的定义。

旁证于宋代的《诗人玉屑》(宋·魏庆之)和明代的《唐音 癸签》(明·胡震亨),我几乎可以下结论了。 《诗人玉屑》和《唐 音癸签》都是关于诗的专著,在述及诗病时,从未提及孤平的定义, 都只提到“八病”之说,而“八病”俱与孤平无关。

诗的八病详见后 附。 为什么犯孤平是失律呢?不是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律诗的基本要求,律诗最基本的 要求是尽可能多用平声,少用仄声,以使诗读来高亢清朗。

这个基本 要求不仅对整首诗而言,而且也对单句而言,所以犯孤仄可以,犯孤 平不行。如平平平仄平,是合律的;而仄仄仄平仄,却是出律的。

关于特拗平平仄平仄。这种拗句在古人的诗中出现之多,使人觉 得它根本就不是拗句。

最近有学人用计算机统计,平平仄平仄的句式 比仄仄仄平仄和平仄仄平仄出现的次数还多。 也证实了我原来的估计 。

有人说这种句式是杜甫首创的,开始我也信以为真,后来发现王维 早有了。对于这个拗句,有两个情况是必须注意的。

一是对句必须是 仄仄仄平平,或平仄仄平平;二是句子不能写成:仄平仄平仄。第一 字绝不能是仄,因为这样就双犯孤平了。

附: 诗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鹤膝: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大韵:与韵相犯,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小韵:除韵外,一联中有相犯同音者 旁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同声调者,如田延连 正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不同声调者,如壬荏衽 。

3.古诗的拗句规律有哪些

拗句是不按四种标准平仄句型格式写出的诗句。

2.写律句要遵循的原则:

⑴每句中135不问,246分明。

⑵平声尾不能孤平,不能三平。

⑶仄声尾无孤平可言。

⑷246字平仄相间。(五绝24平仄相间)

⑸每句第2字决不能拗变。

3.从广义来讲,每句中135字的可变,一般不用救,但也应为拗句。在一首诗中,拗句占多数叫拗体诗。如崔颢《黄鹤楼》。

从狭义上讲,只有违背上五条原则的拗变,必救不可,这类律句是真正拗句。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