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语言运用宋词的一大

1.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 一是什么前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 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被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

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 欧阳修等.

2.宋词语言特色~急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善于**经史子集语言,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其二是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三是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

其四是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使婉约词与豪放词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浑然无痕。如〈摸鱼儿〉

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3.王国维曾用宋词中的语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3种境界是什么,

第一境界的历练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什么王国维如此喜欢这句话的意境?因为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为了。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

第二境界的历练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

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

四、第三境界的历练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次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

4.李煜诗词的语言特色我要写一篇论文,苦于找不到资料.自己见解粗浅,

李煜的诗词在选材、写作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李煜诗词风格的不同首先表现在选材上。他把悲逝悼亡及咏史怀古一类题材写进诗中,而把有关个人生活的内容写进词中。

李煜早期生活的一大变故便是他二十八岁时妻儿俱亡,此次变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其诗总数一半之多的悼亡诗中。 这九首诗中除一首单悼爱子,两首母子合悼外,其余六首都是痛悼亡妻的,可见对昭惠皇后的感情之深。

史载后主的四岁幼子早夭,他无从诉说,独自承受,“孤怀痛自嗟”(《悼诗》),及至昭惠皇后撒手人寰后,他“凭阑惆怅”,“不觉潸然泪眼低”(《感怀》)。在《梅花》、《书琵琶背》等悼诗中,作者就眼前事、身边景从各个侧面反复渲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内心世界的痛苦,表达了自己的凄苦寂寞之情。

李煜的这些诗真实地记载了自己妻亡子夭的悲苦,而他的词却很少直接反映这段生活经历。此外,后主咏史诗《题〈金楼子〉后并序》虽然所咏的不过是一个城破焚书的传统题材,但也是“隐恬本性,不加藻饰”,亦堪称“正体”(何焯《义门读书记》)。

“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的评论,反映了李煜对这一史实的识见,颇有见地。 他的词作中却找不到此类题材的作品。

李煜的词往往从个人生活及情感的角度选材,亡国入宋前的词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他的帝王享乐生活,如《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词真实地记述了李煜在宫中纵情逸乐的豪奢生活。 他早期的词作中也描述了和小周后甜蜜的爱情生活,《菩萨蛮•光明月黯笼轻雾》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位纯情少女的炽热真率的恋情,艺术成就较高。

二是借思妇抒己情。此类题材占后主前期词的大半,如《长相思》、《谢新恩》《清平乐》等,这些作品色彩鲜明多变,情调哀伤动人,同时融入了李煜自己的生活体验,即在享乐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忧思,在本质上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生活。

李煜诗词风格的差异还表现在写作方法上。首先他用诗来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悲愁,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真感情。

在他的诗中,那位肉袒出降、携眷属三百余口被押北上“雨打归舟泪万行”的亡国之君是他自己,那位痛悼妻儿、“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的伤心男子是他自己,那位叹病愁肠向往空门的多愁善感的诗人是他自己,那位与从弟临江相送依依惜别的兄长也是他自己。 可以说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历程的真实再现,而他的词则常借思妇之口作闺怨之词,前文已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李煜的诗词在语言运用上也多有差异。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诗歌语言是李煜词最为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

他的词遣词用语具有平易自然的本色美,读他的词常常觉得如话家常。 如“奴为出来难”、“高楼谁与上”这类口语色彩极浓的语言写入词中显得亲切自然。

虽然他的词有许多省略句子成分或颠倒词序,但几乎所有的都语句通畅,给人以清水芙蓉行云流水之感,读者无需苦苦思求字面。而他的诗则与词不同:诗极少使用口语化的句子,多用紧缩的文言句式,因此很难达到如词明白如话的效果。

大量使用虚字入词,也是李煜词不同于诗的显著特征之一。李煜词中虚词较前人(特别是花间词派)明显增多,如《子夜歌》一首就用“独”“重”“与”“长”“已”“还”“如”等词。

同时副词的运用也很成功。“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二句中两个否定副词的前后嵌置,有力地强调了词人心灵创伤的惨重。

而他的诗中虚字使用的频率就要低得多了。 另外,后主诗词的差异还体现在诗中经常使用双声叠韵词,而词中少用。

如其诗《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中共使用“荡漾”“乱山”“阑干”“向西”“咫尺”等五个双声叠韵词,造成了诗歌语言的音律美,起到了“玲玲如振玉”(刘勰《文心雕龙》)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使李煜的诗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道:“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谓恰如其分。词自后主始冲破了“花间”派的藩篱,脱离了那种无病呻吟的柔弱之气,真正成为一种有力的抒情工具。

有一点值得注意,李煜创作的后期作品几乎全部都是词,诗绝少再见。此时,词已经成为他的斗争武器。

扩大词的社会功能至政治斗争武器的高度,李煜算得上第一人。他的诗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目:情真意切,语言或清新委婉或感慨深沉,形成沉郁和浮华并存的风格。

李煜诗词虽然有明显差异,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诸多相同之处。 第一,李煜诗词的最大相同之处便是一个“真”字。

他的作品都是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决无约束,从而使其中的情事景象都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为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之所长处。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诗人李煜。

通观他的作品,亡国前写的是自己豪奢的帝王生活,抒的是伤时悲己的情怀;入宋以后,写的是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哀痛,真可谓“无一字不真”,字字皆。

5.宋词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特点

一、宋词的语言特点: 1。

句式长短不齐,故又称之为“长短句”; 2。每一词调(即词牌)有每一词调的句格、句数和字数; 3。

各词的字声平仄、韵律和韵字数量均不同; 4。对偶、黏合、迭唱与否,也因词调而各异; 5。

本皆合乐,为乐而填词,故宜于吟唱。 二、作者的特点: 1。

晏殊、欧阳修——婉约闲适; 2。王安石、苏轼——豪放感慨; 3。

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毛滂——飘逸潇洒; 4。宴几道、李之仪、秦观、张耒——清隽婉约; 5。

贺铸、周邦彦——婉豪兼具,工于格律; 6。宋江、赵佶——清秀隽永; 7。

朱淑真、李清照——南北过渡,情系肝肠; 8。叶梦得、张元干、岳飞、张孝祥——激昂踔厉; 9。

朱敦儒、吕本中、陈与义——清疏俊丽; 10。范成大、杨万里——清新疏隽; 11。

陆游、辛弃疾——豪迈壮烈; 12。陈亮、刘过、刘克庄——豪迈悲慨; 13。

姜夔、史达祖、吴文英——骚雅三宗,清峭婉美; 14。严羽、戴复古、黄升苍——苍秀潇洒、江湖义气; 15。

方岳、刘辰翁、文天祥——爱国悲慨; 16。周密、王沂孙、蒋捷、张炎——格律词疏。

6.求一些语言优美的宋词

《定西番》 三首 [温庭筠]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

其二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

其三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早说呢!

.

李清照——《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