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宋词小令精选(字比较少的那种)及翻译10首(只要要全文翻译不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清乐平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乐平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宋词小令大全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风声急紧。 2、试问卷帘人:试问,问一问看,这两个字显示出一种关切的心里情态。 卷帘人,指侍女。 3、知否、知否:两字迭用,口气极温婉,含有一种嗔怪和纠正之意,显示出大词人很有教养,温文厚道的大家闺秀性格。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调残。以“红”“绿”两种颜色指待红花绿叶,文字精省,有视觉上的色彩感。 以“肥”“瘦”二字形容绿叶和红花的盛衰及其不同的命运,有拟人化的效果,形象而又有人情味。可知在女词人心中海棠也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辛弃疾《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解读】 诗词的最高境界,应以明澈如水的语言含有无限意蕴和情思。 这首词明白如水,全是白话和口语,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而隐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对这种感情本身则不著一字。昨夜骤然袭来的风雨,无疑使女词人极其敏感、多情的心灵经受了一番折磨。 她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远了,最娇艳的花朵也要面临凋落的命运了。她惜春,伤春,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只有借酒浇愁。 一觉醒来发问,正显示出心事:经受一夜风雨摧残之后,海棠花的命运如何。有趣的是卷帘人和女词人的对话,形成心里性格上的绝妙对照。 大词人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灵与卷帘侍女的憨厚、淡漠、毫不在意都得到显示。 “试问”、“却道”、“应是”六字很妙,把女主人的心里变化、温柔嗔怪和教养一笔呼出。这首小令很受人们赞美,“当时文人莫不击节称赞,未有能道出之者“。 3.宋词词牌名全集(要所有的)词牌名大集合 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4.宋词全词牌名宋词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 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 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 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 5.宋词的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6.宋词的所有词牌名~常见的词牌名有:卜算子、采桑子、蝶恋花、浣溪沙、浪淘沙、满江红、减字木兰花、念奴娇、沁园春、清平乐、水调歌头、西江月、忆江南、永遇乐等。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7.小令的词有哪些词牌明言是“令”的有《三字令》、《调笑令》、《十六字令》、《采莲令》、《留春令》、《如梦令》、《唐多令》、《解佩令》、《百字令》等。 1、三字令·春欲尽 五代:欧阳炯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 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 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释义:春天就要结束了,天还是长长的难熬,牡丹又绽开了她的娇娆。罗帐高高地卷着,翠绿的绣帘垂地轻飘。 我重读了旧时的书信,红粉脸上泪痕条条,你和我的相爱,我们相互知晓。 你不在我的眼前,我就像春燕空归旧巢,白白地空守佳节良宵。 香炷的灰烬又落了,相思的无眠揉约了枕套。今夜的月光分外的亮,月光下只见花儿稀少。 明月更惹起我对你的思念,愿这相思如月在你床前照耀。 2、调笑令·边草 唐代: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释义: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戍边的兵士也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 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悲苦愁绝。 3、调笑令·胡马 唐代: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释义: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 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4、十六字令三首 近现代:**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释义:山,高耸入云端。 快马加鞭向前赶路,不做丝毫停留。蓦然回首,惊叹身后的山峰与远处的天边快接上了!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 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锋刃未残。 山之利剑好似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 5、采莲令·月华收 宋代: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释义: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 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地随着水波去了。 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令。 8.宋词中有哪些词牌名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 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