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追逐名利的诗句

一、古人追求名利的诗句

1、借问路旁名利客唐崔颢 《行经华阴》2、借问路傍名利客唐崔颢 《行经华阴》3、借问路旁名利客唐崔颢 《行经华阴》4、东都少名利唐白居易 《咏怀》5、浮名利宋柳永 《其二》6、名利往来人尽老宋黄庭坚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溪》7、但教名利休缰锁宋史浩 《鹧鸪天·我本飘然出岫云》8、不求名利不谈玄姚述尧2 《南歌子·咳唾琼珠璀》9、蝇头名利奈伊何姚述尧2 《浣溪沙》10、名利几时足姚述尧2 《好事近·水阁弄清风》11、都来名利宋范成大 《念奴娇·水乡霜落》12、名利处宋辛弃疾 《鹧鸪天·水荇参差动绿波》13、名利苦纷驰宋赵师侠 《水调歌头·心景雨无著》14、回首人间名利局宋吴潜 《蝶恋花·野树梅花香似扑》15、彼纷纷名利宋陈著 《沁园春·月旦评中》16、幸自不争名利宋刘辰翁 《临江仙·过雁天边信息》17、不贪名利乐优游宋无名氏 《鹧鸪天·不贪名利乐优游》18、假将名利住人间唐吕岩 《七言》19、休将名利挂心田唐吕岩 《七言》20、名利都关元元好问 《满庭芳·绛阙凌风》21、昔年名利元马钰 《满庭芳·昔年名利》22、名利忙忙元马钰 《满庭芳·山侗昔日》23、细寻思、名利之人元马钰 《清心镜 赠马先生》24、名利断宋无名氏 《满江红·元本当初》25、恰似吞他名利钩宋无名氏 《沁园春·不喜轻裘》26、断因名利宋无名氏 《沁园春·自古贤愚》27、名利区区宋无名氏 《沁园春·好无来由》28、波波劫劫贪名利宋无名氏 《点绛唇·堪嗟人人》29、算来名利不如闲清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30、莫逐文章名利客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1、凡夫不了争名利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2、名利阿曾得到头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3、养生只欲贪名利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4、鲜求名利知贪少宋宋太宗 《逍遥咏》35、名利贪嗔贼宋宋太宗 《逍遥咏》36、名利猛贪无有足宋宋太宗 《逍遥咏》37、名利世间多用意宋宋太宗 《缘识》38、名利勿贪常澹薄宋宋太宗 《缘识》39、不求世宝兼名利宋宋太宗 《缘识》40、处世皆名利宋宋太宗 《缘识》。

二、古人追求名利的诗句

1、借问路旁名利客唐崔颢 《行经华阴》2、借问路傍名利客唐崔颢 《行经华阴》3、借问路旁名利客唐崔颢 《行经华阴》4、东都少名利唐白居易 《咏怀》5、浮名利宋柳永 《其二》6、名利往来人尽老宋黄庭坚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溪》7、但教名利休缰锁宋史浩 《鹧鸪天·我本飘然出岫云》8、不求名利不谈玄姚述尧2 《南歌子·咳唾琼珠璀》9、蝇头名利奈伊何姚述尧2 《浣溪沙》10、名利几时足姚述尧2 《好事近·水阁弄清风》11、都来名利宋范成大 《念奴娇·水乡霜落》12、名利处宋辛弃疾 《鹧鸪天·水荇参差动绿波》13、名利苦纷驰宋赵师侠 《水调歌头·心景雨无著》14、回首人间名利局宋吴潜 《蝶恋花·野树梅花香似扑》15、彼纷纷名利宋陈著 《沁园春·月旦评中》16、幸自不争名利宋刘辰翁 《临江仙·过雁天边信息》17、不贪名利乐优游宋无名氏 《鹧鸪天·不贪名利乐优游》18、假将名利住人间唐吕岩 《七言》19、休将名利挂心田唐吕岩 《七言》20、名利都关元元好问 《满庭芳·绛阙凌风》21、昔年名利元马钰 《满庭芳·昔年名利》22、名利忙忙元马钰 《满庭芳·山侗昔日》23、细寻思、名利之人元马钰 《清心镜 赠马先生》24、名利断宋无名氏 《满江红·元本当初》25、恰似吞他名利钩宋无名氏 《沁园春·不喜轻裘》26、断因名利宋无名氏 《沁园春·自古贤愚》27、名利区区宋无名氏 《沁园春·好无来由》28、波波劫劫贪名利宋无名氏 《点绛唇·堪嗟人人》29、算来名利不如闲清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30、莫逐文章名利客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1、凡夫不了争名利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2、名利阿曾得到头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3、养生只欲贪名利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4、鲜求名利知贪少宋宋太宗 《逍遥咏》35、名利贪嗔贼宋宋太宗 《逍遥咏》36、名利猛贪无有足宋宋太宗 《逍遥咏》37、名利世间多用意宋宋太宗 《缘识》38、名利勿贪常澹薄宋宋太宗 《缘识》39、不求世宝兼名利宋宋太宗 《缘识》40、处世皆名利宋宋太宗 《缘识》。

三、关于追名逐利的名言

(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代官员 钱琦 《钱公良测语·导儒》

译文:不好名的人,也不好利。好名的人,绝对也是好利的人。

(2)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三国魏文学家 嵇康

译文:与人交往不是为了求得好处,做官又不谋求利禄。

(3)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洪应明

译文:贪求利益的人,所作所为逾越道义之外,所造成的伤害虽然 明显但不深远;而贪图名誉的人,所作所为隐藏在道义之中,所造 成的伤害虽然不明显却很深远。

(4)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译文:不该在这个位置的人在这个位置叫贪图官位,没有实在的名声缺有虚有的名声叫贪图名声。

(5)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赠蒋经国)。—— 近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

译文:计算利益应该当计算天下的利益,求名声应该求千古流传的名声。

四、关于“淡泊名利”的诗句有哪些

1、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释义:使这些勇当万夫的侠少们更凭添了不少英姿雄风。 2、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3、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明·薛宣《读书录》 释义: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4、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5、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释义: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6、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唐·杜牧 释义:不要谈论名利,名利是自身的仇敌。仇:仇敌。

7、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李白《天台晓望》 释义:攀条摘朱实,服药炼真骨。

8、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释义:一个人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就少了许多烦恼。

9、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释义: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 10、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上之回》 释义: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此词出自唐代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不仅点明了从山中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

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

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

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

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其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题只说“别儿童”,这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是有所指责。詹锳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

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

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

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参考资料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五、陶渊明的不追名利的诗句

陶渊明与田园诗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还有《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两篇接近四言诗的韵文。

诗歌是诗人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一百多首诗,具有丰富的内容。 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和郭主薄》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

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诗人在《咏贫士七首》和《扇上画赞》中还歌颂了不少固穷守志的人物。 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品格,诗人一方面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

《咏贫士》第一首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辉?”这朵晴空飘浮的孤云,象征诗人的处境和命运,它孤独无依,会无声无息地消灭,但也表现了诗人的态度,它要远去尘埃,永远保持自由和高洁。另一方面,也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在《饮酒》二十首里,他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然是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对追逐名利的颓败士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政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

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

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所以,他的田园诗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

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

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

《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

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这些诗虽然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读史述.屈贾》中说:“进修德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他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