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的孙平仲的《寄内》诗意是什么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花费太多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的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说与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这里将诗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首联没有说“别后心”究竟如何,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极乱。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提出了“别后心”,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写“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的心情,一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实写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变得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他只用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2.含有伉俪的古诗词和含有伛偻的古诗词有哪些《关雎》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邶风`柏舟》,初非言情,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木瓜》,木瓜木桃,琼瑶相报,永以为好。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深且婉转。 苏武《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汉秦嘉《赠妇诗》丈夫升迁远行,妻子在娘家养病,不获面别,因有赠答。 曹丕《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的誓言。南朝梁萧纲《咏内人昼眠》,“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丈夫眼中酣眠的娇妻。 南朝沈约《六忆诗》,“忆坐时,点点罗帐前。 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笑时应无比,嗔时更可怜”,“忆眠时,人眠强未眠。 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傍人见,娇羞在烛前。” 闺房柔情。何似还家早题出宋晁补之《御街行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寄内》,“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 待命不得归,辜负春景,再多乐事,哪里比得上早点回家呢?这一部分,我们选择了一组特别的夫妻情书——唐宋“寄内”诗词。古代丈夫家国天下,所留诗文,写景、即事、论史、干谒、与友人唱和居多,间或冶游,也不乏诗文酬红粉佳人,唯独写给妻子的,少而又少,那些写给妻子的千古名句,只有一个共同出处——“悼亡”。 元稹悼亡妻,写“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悼亡妻,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纳兰性德悼亡,写“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悼亡诗词的光芒太盛,却掩盖了另一类更家常的古代情书“寄内诗”的温暖辉光。 丈夫不在家,写诗给家中妻子,或言别情,或叮嘱家事,甚至有耽误归期、临时值班的“请假”,都是日常、体贴的夫妻温情。唐崔融《塞上寄内》,“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 如果春风可寄,我就把春风寄给你吧。唐苏颋《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身为高官,晚上值班不能回家,向妻子“请假”:“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不惯别离,无穷惦念,我不在家,卿卿也要好好的哦。唐权德舆《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辛苦事行役”,还不忘写长诗给妻子,细数羁旅情状,末尾叮咛“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 早晚到中闺,怡然两相顾”,常常写信,我很快就回来啊。唐刘兼《江楼望乡寄内》,“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月夜望乡,思念贤妻。 唐彭伉《寄妻》,“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你不用化作望夫石,我很快回来陪你赏花了。唐河北士人《寄内诗》,“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画眉的青黛你要留好,待我回来画眉给我看啊。 杜甫的《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未言明写给妻子,却以“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在外对妻子的歉意,和另一首《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同样的情怀。唐孟郊《别妻家》,才离开妻子的家,就开始思念,“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 白居易“赠内”诗写得不少。新婚时写“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赠内》);老年时写“忆同牢卺初,家贫共糟糠。 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况观姻族间,夫妻半存亡。 偕老不易得,白头何足伤”(《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旅途舟中写“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舟夜寄内》);感叹生活清苦写“暗淡屏帏故,凄凉枕席秋。”(《赠内子》)。 唐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妻子生日,自己不能还家,先祝“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再体贴妻子“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唐陈季卿《别妻》,“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深情,也写实。 宋欧阳修《行次寿州寄内》,“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行至当年共游处,也不忘写诗告诉妻子。 宋陈与义《九月八日戏作示妻子》“小瓮今朝熟,无劳问酒家。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家酒新熟,日常的喜悦。 宋晁补之不但写词“寄内”,还饶有趣味地模拟妻子心态,“代内”答自己。“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满江红寄内》);“西园红艳绿盘龙,辜负一年春好。 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御街行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寄内》)。模拟妻子轻怨,“谁教又作狂游远。 归路杨花满”(《虞美人代内》);“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临江仙代内》)。宋词人毛滂在宋词史上以清丽婉转的爱情词闻名。 耽误归期会写词寄内。“短棹犹停,寸心先往。 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远样。 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 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像。 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 船未到家,“寸心先往”,想像着妻子高楼遥望,充满歉意,“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安慰妻子,明天就能回家了,“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毛滂不但写夫妻。 3.塞上寄内一一白居易这首诗的意思译文: 塞北的风景使旅居的我心惊,归家的念头被阻隔在黄河之西。 春风若能寄情,就姑且为我在妻子门前萦绕。 原文: 旅魂惊塞北, 归望断河西。 春风若可寄, 暂为绕兰闺。 作者介绍: 崔融,653年-706年,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擢八科高第,补宫门丞,迁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融为侍读,典东朝章疏。长安中,授著作佐郎,迁右史,进凤阁舍人。坐附张易之兄弟贬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融为文华婉典丽,朝廷诸大手笔多手敕委之。卒谥曰文。 4.求古诗词几首诗词里有一种写法,作者用描写亲人思念诗人来表达诗人《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3、却话:重头谈起.【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评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5.含燕和雁的古诗词《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作者: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燕诗》 作者: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6.有关送寒衣的古诗词七绝 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 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 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 律 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 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 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 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 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 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