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白堤和苏堤的诗句

1.关于白堤和苏堤的古诗

1、[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珍珠无价玉无瑕, 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 月明残雪映梅花。 白话释义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宇贪看问我家。

寻找到白堤呼出来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2、[宋] 汪元量 《鹧鸪天·潋滟湖光绿正肥》 潋滟湖光绿正肥。

苏堤十里柳丝垂。 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

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

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白话释义 湖光潋滟正肥绿。

苏丝垂柳堤十里。轻便燕子低声低舞,小巧莺儿恰好哭。

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

水边没有话长安事,而且请你你吃蛤蜊蜊。 3、[宋] 张炎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楼上谁将玉笛吹。

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白话释义 楼上谁将玉笛吹。

山前水宽黑说低。辛辛苦苦燕子人千里,落落雨一枝梨花。

修禊近,卖糖时。故乡只有梦相随。

夜晚来折到上游柳,不就是苏堤的皱眉。 4、[宋] 无名氏 《木兰花/玉楼春》 北湖云锦。

铺遍琉璃三万顷。 风月诗仙。

趁得花时出洞天。 红菱碧藕。

满劝一杯千岁寿。 来岁看花。

新筑苏堤路上沙。 白话释义 北湖云锦。

铺遍琉璃三万顷。风月诗仙。

趁能花时出洞天。红菱碧藕。

满劝一杯千岁寿。来年看花。

新建筑苏堤路上沙。 5、[宋] 陈允平 《蝶恋花·谢了梨花寒食后》 谢了梨花寒食后。

翦翦轻寒,晓色侵书牖。寂寞幽齐惟酌酒。

柔条恨结东风手。 浅黛娇黄春色透。

薄雾轻烟,远映苏堤秀。目断章台愁举首。

故人应似青青旧。 白话释义 谢了梨花寒食之后。

剪剪轻寒,晨光侵书窗。寂寞在齐国只有饮酒。

柔条结下仇恨东风手。浅黛娇黄春色透。

轻烟薄雾,远映苏堤秀。眼睛断章台愁抬头。

所以人应像青青旧。

2.关于苏堤和白堤的古诗文,不要太长,五六句就行了

苏堤春晓。

明·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

一声啼过苏堤晓。

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又诗: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

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泛湖度六桥堤》

王世贞

拂幰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旻。

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

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西湖》

李鉴龙

花柳曾闻暗六桥,近来游舫甚萧条。

折残画阁堤边失,倒入山光波上摇。

秋水湖心眸一点,夜潭塔影黛双描。

兰亭感慨今移此,痴对雷峰话寂寥。

《春题湖上 》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堤:

十锦塘

明代王稚登

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

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

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

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

3.西湖的白堤和苏堤与哪两位诗人有关

白居易和苏东坡。

以下是两位诗人的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具朦胧之美.苏东坡: 苏东坡,就是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4.西湖的白堤与苏堤与唐朝的哪两位诗人有关

白居易,苏东坡。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白堤原称“白沙堤”。

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

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5.苏堤与白堤

苏堤:与苏东坡有关,是为了纪念苏轼当时治理西湖的功绩而命名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州。

白堤:也与白居易有关系,白堤在唐朝时叫“白沙堤”,它将西湖一分为二,分成里湖和外湖。白居易任做杭州刺史时做过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说的就是白堤,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 拓展资料: 苏堤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堤身用疏浚挖出的葑草和湖泥堆筑而成。

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5)。堤有6桥相接,现长2797米,堤宽30-40米,高出湖面0.4米。

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为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有北宋所建的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束)浦、跨虹。

白堤宽阔而敞亮,靠湖边密植垂柳,外层是各色的桃花,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每到三四月份垂柳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飘飘荡荡的垂进湖面。

垂柳与湖水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那天衣无缝的和谐与浓情。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风采独特。

白堤原名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

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堤,虽与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参考资料:苏堤-百度百科白堤-百度百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