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西瓜现代诗德州西瓜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清康熙年间,曾任过康熙的老师,后又任过江南巡抚的清代著名诗人田雯,在他的《古欢堂集广种瓜说》中既有“斑青更有西洋种,剖之如乳倾壶浆”赞美德州西瓜的诗句。 1935年山东大学农学院吴耕民先生来德县调查时指出:“德州西瓜栽培由来已久,其历史无从稽考,惟其著名于世,则在最近数十年来,盖自自优良品种喇嘛瓜传入栽培后,因其品质卓越,声誉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沪,贩瓜者莫不慕名而来求货。由此可知,德州西瓜早已成为名产。 德州西瓜汁多,沙瓤、果肉细腻、纤维少,瓜瓤甜脆甘美,味似冰糖,不仅是夏令解暑止渴的冷食佳品,而且因含脂肪,蛋白质,葡萄糖及各种维生素,又具有降血压、补肾脏、止痢疾、解酒毒、利小便、利消化等药物功能。 2.形容西瓜的诗句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3.有关西瓜的诗词有涉及到描写西瓜的诗词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宋代诗人成大《西瓜》 碧蔓凌霜卧秋沙,年年处处食西瓜。 开漠流落谈如水,未可葡萄茸蓿夸。 南宋著名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西瓜》 拔出金佩刀,斫吹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元代诗人方夔《食西瓜》 恨无纤手削驰峰,醉嚼寒瓜一百简。 缕缕花衫沾睡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长,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清门何处问穷通。 明代诗人瞿佑的《红瓤瓜》: 采得青门碧玉房,巧将猩血泌中央。 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 食西瓜- -彭鹏 丽日东风暖, 碧绿西瓜香; 玉手托玉盏, 红唇啜红瓤; 绕颈共银匙, 葱指送冷芳; 入口冰雪爽, 沁心余味长。 四时田园杂兴 范大成 昼夜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元代诗人方回《秋熟》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元代诗人卢挚散曲《「双调·折桂令」田家》 “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元代诗人赵善庆在《西洋瓜》 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 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 清初词人陈维崧《洞仙歌·西瓜》 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 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 。 4.描写西瓜的诗词有哪些1、《西瓜吟》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2、《洞仙歌·西瓜》 清.陈维崧 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 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3、《西瓜园》 宋.范成大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4、《红瓤瓜》 明.瞿佑 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 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 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 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 5、《食西瓜》 宋.范成大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6、《中伏》 宋 .董嗣杲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7、《通州道中》 宋.汪元量 一片秋云妒太虚,穷荒漠漠走群狐。 西瓜黄处藤如织,北枣红时树若屠。 雪塞捣砧人戍远,霜营吹角客愁孤。 几回兀坐穹庐下,赖有葡萄酒熟初。 8、《秋大热上七里滩》 宋.方回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5.有关西瓜的诗句咏西瓜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东汉刘祯诗赞西瓜:“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瓤。” 明代瞿佑《红瓤瓜》诗中说:“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 清代诗人纪晓岚:“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清初词人陈维崧《洞仙歌·西瓜》词:“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文天祥《西瓜诗》:“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 不知道够不够,希望采纳 6.形容西瓜的诗句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7.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哪些1. 《西瓜园》 范成大 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2. 《西瓜》 顾逢 宋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3. 《西瓜吟》 文天祥 宋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4. 《秋大热上七里滩》 方回 宋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5. 《西洋瓜》赵善庆 元代 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 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 6. 《食西瓜》方夔 宋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8.关于西瓜的诗句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9.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否有描写西瓜的古诗,如《西瓜园》。 《西瓜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处处吃瓜的情景;第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不尽如人意。 原文如下: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译文如下: 西瓜汁液虽多却味淡如水,本是种于燕北一带,现今河南也遍地种植了。 绿色蔓茎的西瓜顶着寒霜长于沙地上。时节到来各地处处都在吃西瓜。 西瓜形状空廓味道很谈如同饮水一般,同是舶来品却是不如蒲萄苜蓿。 扩展资料: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二首。范成大行至开封,见本是“燕地种”的西瓜,已经遍布河南,心中感慨,遂作此诗。 此诗第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年来年去每到夏天到处都吃瓜的情景。西瓜与蒲萄、苜蓿一样,都是舶来品,此时在北方已是常见之物,“碧蔓”“软沙”,绿黄二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充满了田家之美,然而“凌霜”词却又猛然一寒,美丽的东西是不能经得起严霜的。 此诗第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诗人觉得生长在北地的西瓜在形状上、味道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与葡萄、苜蓿相比。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丝遗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西瓜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