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台县的历史名人桂仲武(约777-831),石埭七里(今石台县仁里镇)人。 唐朝封疆大吏。清《池州府志》称仲武“盖有文才而兼治术者也”。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文献通考》等有其记。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九华山叟,石埭贡溪(今石台县仁里镇)人,相传为杜牧妾出之子,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著有《绿窗琐碎》若干卷,《唐风集》十卷。收录《全唐诗》三卷326首。 后人将他的诗称为“杜荀鹤体”,与“李商隐体”、“杜牧体”合称为晚唐三体。荀鹤当年牧鸭之湖、与罗隐相遇回驴之岭均成为长林(即石台)四景之一。 毕锵(1517-1608),字廷鸣,号松坡,石埭河口(今石台县七都镇)人。朝廷重臣,谥“恭介”。 《明史》称“锵遇事守正,有物望。”著有《偃松集》传世。 《明史》、《池州府志》等有其传。吴应箕(1594-1645),原字风之,改字次尾,号楼山,石埭兴孝(今石台县大演乡)人。 明末著名文学家。著有《楼山堂集》27卷、《盛事集》30卷、《国朝记事本末》、《读书鉴》2卷、《友鉴录》、《留都见闻录》、《东林本末》、《续觚不觚录》、《熹朝忠节传》、《读书观止录》5卷、《宋史》50卷、《庚辛壬癸录》等。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石埭长芦(今黄山区乌石乡)人,清末著名的佛教居士,近代佛教复兴之父。其全部著作在去世后由金陵刻经处汇编成《杨仁山居士遗著汇刻》,于民国八年刊行。 赵朴初在重印的《净土四经》序中称:“杨仁山居士遗著,开佛教一代之风气,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于我国近世佛教之发展者至钜。”陈一甫(1869-1948),名惟壬,字一甫,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黉举之子。 爱国实业家、慈善家。著有《欧美漫游日记》(幼子陈达有记)、《石埭备志汇编》,捐资翻印清康熙姚子庄辑修《石埭县志》,刊印董汝成辑稿《石埭县志采访录》、石瑶灿续辑《石埭县志》传世。 陈范有(1898-1952),名汝良。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一甫之子,生于天津。 爱国实业家。1985年全国政协主席**提出为爱国实业家撰写百人名录,陈范有名列其中。 2007年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成了扩馆工程,新馆增加了“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展区,并展出陈范有事迹和照片。李诚(1906-1977),原名泽宗,字敬夫,石台占大(今石台县仙寓镇)人。 通晓国故的专家。先后写下《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西汉人文表》、《三国人文表》、《全国各省市地理资料记要》、《安徽各县市名称考释》、《清代安徽学术》、《李白秋浦诗注》、《欧曾王三苏文评》、《合肥史料辑》、《合肥军事概论》、《民初桐城文人轶事》、《桐城派文人在清史馆》、《古今名产琐记》等71篇30余万字文稿。 苏阿芒(1936-1990),原名承宗,笔名阿芒,石埭广阳(今黄山区广阳乡)人,生于北京。著有诗集《来自中国的诗》(上、下册,在意大利用意文出版)、《夏日的悲歌》(世界语)、《迟开的素馨花》。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际世界语博物馆为他塑了半身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