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表现诗词意境一般来说,只有得到大多数人欣赏的诗词作品,其意境才会近于完美。 要抒写完美的诗词意境,应从以下途径努力。(1) 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正所谓“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 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呈现了一幅绮丽壮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这就是想象。在诗歌欣赏中少不了想象,在诗歌创作中自然更少不了。 例如 李白的很多诗歌都是想象的产物,他描写的景物实际中并不存在。如果连作 者都不能想象出那些瑰丽奇异的景象,又怎么能让读者感受到呢?(2) 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诗词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创作诗词,意象的选择很重要。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 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诗人要善于抓住意象并反 复揣摩、体味意象,从而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词作品。 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籍《枫桥夜泊》)其中月、乌、霜、江枧、渔火、寒山寺、钟 声、客船等是意象,由这些意象,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3)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不断提高自身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也。” 可见,对自然界的认识之所以“真”而又“深”,是因为通过学习 书本知识或者实践,有了间接或者直接的知识,有了知识就能更深人地洞察 自然界。 另外,创作需以“童心”、“赤子之心”道他人之不曾言、不敢言,摄取“真实”而富有想象空间的意境。 所谓“童心”、“赤子之心”就是指要有像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不是华美而耀眼的,却有一种清澈的魅力。赤子之心纯洁、真诚、善良、自然, 对世间万物有好奇心,也就是用求索的心态,追求真理。 李煜、纳兰性德的 词就体现了这个原则,其创作风格婉丽悲壮,触景生情,“情”胜兼“景” 胜,一切“景”语皆“情”语。(4) 根据所要图写的意境,选择体裁笔法。 不管据命题而写,还是赠答、和诗、凭吊、伤时、题壁或偶兴而发,均应选择适合的体裁与笔法图写意境。 计有如下数则:① 诗言志,词抒情,视题材而定。 但这也并非绝对,因诗词都可抒情或者言志,或者既言志又抒情。② 近体诗要重视格律,特别是首句的气势、颔联与颈联之对仗。 如明朝谢榛的《四溟诗话》中写道:“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 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 此诗家 四关,使一关未通,非佳句矣。”③ 诗词应神韵如一,神聚而色泽生,韵贯而“境”自妙。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认为:“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④ 一首诗中有一句意象独出或富有哲理的诗句,则全篇生采。 ⑤ 《诗镜总论》云:“诗不待意,即景自成。 意不待寻,兴情即是。” 好 诗自在顿悟,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体裁因意而择。 2.宋词中意境美得句子李煜的大部分都是意境美的!!!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等等…… 我是看李煜的词以后才喜欢宋词的…… 希望适合你 3.怎样欣赏古典诗词意境美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欣赏一首诗,看它怎样写景,看它怎样通过写景来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这是古代诗歌创作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就是说,大家读诗,体会意境美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就是一种意境或者那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感受,不是这样的,其实意境美是非常丰富的,我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一种意境叫“雄奇阔大”;第二种叫“旷放开朗”;第三种叫“苍凉悲壮”;第四种叫“深邃沉郁”。 这四种类型有个共同点,就是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此外还有四种,第一种叫做“浓艳瑰丽”;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第四种叫做“凄冷寒凉”。 这四种大体上集中表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阴柔之美”。所以诗歌这种意境美,给我们的感受,无非是“阳刚美”,无非是“阴柔美”。 那么“阳刚美”一种类型就是“雄奇阔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雄浑,抒情则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破胆。 第二种叫做“旷放开朗”,这种意境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在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第三种叫做“苍凉悲壮”,这种意境美一般的特征是,在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在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刚正惨烈。 第四种就是“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积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上面我们讲了四种。我们读了这些诗以后,在我们眼前,往往会产生一种它所表现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横绝太空;有的像大河横前,波涛汹涌;有的像迅雷疾电,走云连风;有的像大风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有的像倒酒既尽,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泽畔,饮恨吞声。 总而言之,这些形象,都给我们一种美感。一般说来,这种美感是激扬振奋的,是奔放热情的,是深沉坚实的,是劲健悲慨的。 这四种,我们说属于“阳刚之美”。 关于“阴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叫“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第四种是“凄冷寒凉”,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诉,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4.结合学过的文学作品谈唐诗宋词的意境美 700字左右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为我国的文学瑰宝的魅力所折服,从而感叹。想在这里介绍一点心得体会,或许对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欢文学,中国的文化让我如痴入迷,文学是人的灵魂的折射,是民族才华和智慧的结晶。在浩瀚的文学大海中,唐诗,宋词,元曲,经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当多,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或吟之,或书之,皆让人亦喜,亦悲,亦叹。诗以唐冠,宋以词称,曲以元盛。诗中有画,词中有画,曲中有画,诗情画意,词韵墨香,曲风赋骨,诗言志,词咏怀,曲抒情。唐诗的豪迈洒脱,宋词的清丽绮美,元曲的古朴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忧伤,苏轼的豪放,陆游的柔情……都让人迷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为,源远悠久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精品文学作品琳琅满目,光彩照人,让你爱不释手,如痴似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传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云落月,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让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以为,欣赏文学,鉴赏文学作品,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刻感受文学的精彩之所在,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让好的作品陶冶我们的性情,培养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修养,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年华,创造自己的绚丽人生。 诗仙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狂敖不羁,飘逸潇洒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魔白居易,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写诗非常刻苦。宋词中,我喜欢苏轼、李清照、秦观、李煜、陆游的词。 应该说,我的文学修养,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领略鉴赏这些文学大师作品的意境和韵律,这或许和我的个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体验有关。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种潜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去聆听、去体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千古绝句,万代流传。 5.【如何鉴赏宋词】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宋词就要欣赏宋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宋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宋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宋词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宋词首先应当注意的.欣赏宋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宋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宋词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宋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宋词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宋词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宋词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6.如何欣赏诗词的意境美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欣赏一首诗,看它怎样写景,看它怎样通过写景来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这是古代诗歌创作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说,大家读诗,体会意境美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就是一种意境或者那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感受,不是这样的,其实意境美是非常丰富的,我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第一种意境叫“雄奇阔大”;第二种叫“旷放开朗”;第三种叫“苍凉悲壮”;第四种叫“深邃沉郁”。这四种类型有个共同点,就是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此外还有四种,第一种叫做“浓艳瑰丽”;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第四种叫做“凄冷寒凉”。这四种大体上集中表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阴柔之美”。所以诗歌这种意境美,给我们的感受,无非是“阳刚美”,无非是“阴柔美”。那么“阳刚美”一种类型就是“雄奇阔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雄浑,抒情则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破胆。第二种叫做“旷放开朗”,这种意境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在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第三种叫做“苍凉悲壮”,这种意境美一般的特征是,在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在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刚正惨烈。第四种就是“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积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上面我们讲了四种。我们读了这些诗以后,在我们眼前,往往会产生一种它所表现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横绝太空;有的像大河横前,波涛汹涌;有的像迅雷疾电,走云连风;有的像大风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有的像倒酒既尽,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泽畔,饮恨吞声。总而言之,这些形象,都给我们一种美感。一般说来,这种美感是激扬振奋的,是奔放热情的,是深沉坚实的,是劲健悲慨的。这四种,我们说属于“阳刚之美”。 关于“阴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叫“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第四种是“凄冷寒凉”,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诉,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7.诗词中从哪些方面可体现出诗词的意境美意境的形成,靠的是心与物、情与境、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诗词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境的形象美。 古代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人 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例如李白忧郁地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凄苦地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杨万里描绘着“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美的形象,给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 正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2) 意境的情感美。意境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的感 情。 诗人创作往往是“情动于衷,而言于外”。例如“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其中黄莺、红花、绿树、山村、水乡、酒旗、春风等意象,似乎在描述江南 春天的景色。 但其实后两句暗含的意思为“这些寺院庙宇需要多少民脂民膏 来建造啊”,可知作者是在感叹晚唐皇帝的腐朽。好的诗词作品总能策动读者 的情感效应,即使一景一物或一人一事,总是给人一种“一切景语皆情语” 之感。 (3) 意境的含蓄美。好的诗词常会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可见含蓄是诗词魅力所在。 例如李煜在《虞美人》中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就可以引发“流水不复,青春易老,时间已逝,往事难追,生命将近” 等多种感慨。 8.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美的文章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李白、孟浩然、韦应物等 人为代表创作的山水诗,用自然清新、明艳清丽的语言描物写景,抒情表意,创作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如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等。 事 实上,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 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若加工不足则失之 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最高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自出,其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其妙处正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的美在神而不在 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这意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又是如此悠然自乐,尘 虑皆空,真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它从立意命题,内容形式上尽善尽美,追求个性与共性并重,微观与宏观统一,主体与客体交融,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总 的说来,意境是诗人和艺术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生发 延展的知觉表象,它只须抓住那些能唤起特定情感的自然特征,便能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使景物的特点和人的情怀自然地结合起 来,从而才能普遍引起人的喜悦或为之动容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9.意境优美的诗词柳 宗 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张 祜 《集灵台二首》 其二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杜 牧 《初春雨中舟……》 辞客依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程 颢 《春日偶成》 云淡风清近中午,傍花随柳过前川。 白 玉 蟾 《 早 春 》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晏 殊 《 寓 意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王 安 石 《桂 枝 香》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秦 观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满庭芳》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浣溪沙》 晓阴无奈拟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晁 元 礼 《绿头鸭》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贺 ? 《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安栖鸦。 玉 人和月摘梅花。 《蝶恋花》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绿头鸭》 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 李 邴 《汉?m春》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卢 祖 皋 《宴清都》 春啼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 吴 文 英 《鹧鸪天》 乡梦窄,水天阔,小窗愁黛淡秋山。 《夜游?m》 云淡星疏楚山晓,听啼鸟,立河桥话未 了。 陈 亮 《水龙吟》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周 密 《玉京秋》 楚箫咽,谁依西楼淡月。 《花犯·水仙花》 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 彭 元 逊 《疏 影》 事阔心违,交淡媒劳,蔓草沾衣多露。 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消遥容与。 ?T 昌 图 《临江仙》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 天红。 范 仲 淹 《御街行》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