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述志抒怀的诗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见日俄战争地图>> 2.求古代诗词名句(述志抒怀)述志抒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 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 杜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 刘禹锡>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郑思肖>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 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 。 3.【描写“述志抒怀”的佳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健儿需快马,快马需健儿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低白头吟》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禹》时穷节乃现,----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乌江)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崔》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4.描写“述志抒怀”的佳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健儿需快马,快马需健儿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低白头吟》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禹》时穷节乃现,----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乌江)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崔》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5.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登乐游原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 霜月星辰: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秋夕长江: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 晴江秋望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将进酒热爱祖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抒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春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夏天: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秋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6.哪首是述大志的古诗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水:指海水。 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 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 ○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 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 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 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 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 其:代词,代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 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怀。 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 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 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沧海:“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苍海:即沧海,大海。“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澹澹:“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 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 又写作“萧飒”。“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 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灿烂:“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 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 又写作“粲烂”。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解题】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 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 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 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赏析一: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 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