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董大这首诗描写景色的句子读他时语速要什么要读出作者的什么之情《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开始缓慢,自然而又惆怅的,但后联则需豪情壮志,仿佛告诉别人,天下人谁人——不识君!这是背景: 作者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2.别董大中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描写的手法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别董大中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要想清楚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色,你必须关注诗句中的形容词,如黄,曛),这句主要是写:黄沙千里,漫漫无际,北风呼呼地吹着,连云都被沙子染成了黄色,遮盖了太阳,使它丧失了本应有的光亮,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大雁在寒风中飞过(描绘景象时先直译,然后再稍加修饰,不能只顾句子的美而丧失诗句的本意,这不是将诗句写成散文)。 前两句直写眼前景物,纯用白描。以一派萧瑟悲壮之景,写其内心孤独留恋之情。 离情别绪,在此景的衬托之下,更显深挚。 3.别董大的诗句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