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颐和园的诗句有哪些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语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涵虚堂为颐和园南湖岛上一主要建筑。联语描绘了颐和园雨后清晨的佳丽景色:万绿丛中有一条小径通向幽幽深处,晴空中的云烟显得格外明润;干座峰峦犹如绿色波涛起伏,下了一夜的雨刚刚停息。对联通过一大(千峰)、一小(小径)突出颐和园的碧翠特色,笔调凝练,诗味浓郁,意境幽雅。 2.颐和园苏州街作文50字我刚到颐和园时,发现那里只不过是一些水池和房子,并无我想象中的美丽,可我往里面走的时候,发现颐和园就变得特别美丽了,不是房子漂亮,也不是草绿和树高好看,是水池里的荷花好看。 瞧,荷花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披着粉红色的轻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鱼,喜欢和它嬉戏,蜻蜓和蝴蝶喜欢闻那淡淡的清香。 忽然下起了一阵蒙蒙细雨,把蜻蜓、蝴蝶还有小鱼都吓跑了。过了一会,雨停了,荷花瓣上有许多雨珠,像是巧手的姑娘,趁大家不注意,收集来这美丽的珍珠,悄悄的缝在粉红色的轻纱上,荷花显得更加美丽了。 一只蜻蜓落在上面,好像远远地就被荷花吸引住了,只听丁冬一声,水珠落在了荷花池里,蜻蜓被这声一吓,就飞走了。这美丽的景色,让人有着美好的遐想。 颐和园里的长廊也很有特色,长廊始建于1750年,全长728米,里面有1400多幅画,有的画在窗户上,有的画在拄子上,还有的画在梁上,画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如果你来到这里,就会想用完所有的胶卷,把这里的画全部拍下来,再好好的欣赏一遍,才肯回去。 曾有人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颐和园有很多美的地方。 3.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颐和园苏州街作文50字我刚到颐和园时,发现那里只不过是一些水池和房子,并无我想象中的美丽,可我往里面走的时候,发现颐和园就变得特别美丽了,不是房子漂亮,也不是草绿和树高好看,是水池里的荷花好看。 瞧,荷花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披着粉红色的轻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鱼,喜欢和它嬉戏,蜻蜓和蝴蝶喜欢闻那淡淡的清香。 忽然下起了一阵蒙蒙细雨,把蜻蜓、蝴蝶还有小鱼都吓跑了。过了一会,雨停了,荷花瓣上有许多雨珠,像是巧手的姑娘,趁大家不注意,收集来这美丽的珍珠,悄悄的缝在粉红色的轻纱上,荷花显得更加美丽了。 一只蜻蜓落在上面,好像远远地就被荷花吸引住了,只听丁冬一声,水珠落在了荷花池里,蜻蜓被这声一吓,就飞走了。这美丽的景色,让人有着美好的遐想。 颐和园里的长廊也很有特色,长廊始建于1750年,全长728米,里面有1400多幅画,有的画在窗户上,有的画在拄子上,还有的画在梁上,画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如果你来到这里,就会想用完所有的胶卷,把这里的画全部拍下来,再好好的欣赏一遍,才肯回去。 曾有人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颐和园有很多美的地方。 5.关于颐和园的诗句七古·游颐和园有感 微风抚面除乏意,柳叶飘飞驻岸头。 小憩颐和园景赏,樱零粉瓣泛湖舟。 游颐和园 康乾盛世筑漪园,颐养冲和一代奸。 万寿山风述往事,昆明湖水咏新篇。 七古·颐和园之春 荷 秋 雪 春 细雨缠绵绿柳梢, 桃兰吐蕊花如潮 一年又见千芳竟, 知春亭前分外娇. 荷 一湖碧水半湖荷, 半卷闲云几叶濯。 雾雨西山人亦醉, 藕花深处采莲歌。 秋 残荷听雨弄清影, 桂子飘香沁云心。 花好月圆人常在, 谁说秋色不如春? 雪 寒山古塔雪纷纷, 冬夜长风扣殿门。 暗香一点凭霜尽, 昆明湖上雪无痕。 浪淘沙·颐和园 绿树掩行宫,楼宇重重。山光水色远眸中。 玉带桥连烟柳岸,飞起流虹。 彩蝶逐花丛,嗅遍香浓。 长丝袅袅引微风。百转长廊观彩绘,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