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苏轼的诗句带出处

一、有关苏轼的名句告诉我两句苏轼的名句,要有出处

苏轼是北宋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几千首,文几千首,名句何其多! 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⑷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 何处是吾乡!(《临江仙》) ⑸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⑻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⑽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⑿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二、苏轼诗歌名句集录 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⑵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石苍舒醉墨堂》) 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⑷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⑺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三、苏轼散文名句集录 ⑴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糯,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喜雨亭记》) ⑵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超然台记》) ⑶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⑷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曰喻》) ⑸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书墨》)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⑻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答谢民师书》) ⑼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刑赏忠厚之至论》) 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⑾夫当今生民水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教战守策》) ⑿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

二、苏轼的诗词名句(带出处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就先写这些了,也不知够不够

三、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要有出处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四、出自苏轼的诗词的典故小故事,请注明出处(哪首词)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

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

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惊,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

到了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 天涯何处无芳草 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

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

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汤 苏轼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做东坡汤。

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

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

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冰肌玉骨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冰肌玉骨用来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纯净,像玉一样润泽。

五、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生平】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苏轼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

六、出自苏轼的诗词的典故小故事,请注明出处(哪首词)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惊,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

天涯何处无芳草

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汤

苏轼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冰肌玉骨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用来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纯净,像玉一样润泽。

七、有关苏轼词句 下面语句出自那几首词 故事 点明出处

花开有声,雁过无痕。

看燕归燕回,霞雾舒卷。淡淡地轻抚我的心灵。

然而惟有你们,永远不会化为记忆的飞沫,而是成为我永远的骄傲。 东坡的明月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

牵黄擎苍叹英雄。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东西,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

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这首词献给你,东坡! 我以心的纬度透析着你,这位豪情万丈的英雄。

当石头城外的潮声拍打着六朝古都。统治者的纸醉金迷,流不尽的繁华之下,是腐朽的神经。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后主的一腔幽怨终于断送了江山。

是你,以大江东去的气概扑面而来,涤荡尽了诗中的酸朽和幽怨;是你,推倒了华美空虚的殿宇,蹲下抚摸那鲜红的檀木,召唤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世人皆浊,惟尔醒悟,我引以为豪的东坡! 易安的黄花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

家园破,一盏残酒。 酒淡怎敌晚风急? 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 黄花瘦,雁声断秋。

一溪落花漫汀洲。 离别苦,几时休? 这首词献给你,易安。

那个倚门回首的易安,不曾看透红肥绿瘦的凋零。人也,命运,在经历一次次的风雨之后早已不堪一击。

聚也罢,散也罢,年年岁岁,红杏出墙的黯然春意,叶落知秋的萧瑟无味,也在悠悠萧声,铮铮琴音中化作了无声,谁说她不曾明白?没有了《金石录》的映衬,《漱玉词》如何能独放异彩?倘有,怕也有些不甘了。 然而,易安怎能就此。

她不是平凡的女子,心系依然家天下,消瘦的身体里藏着的是怎样坚毅的灵魂! 身世如飘絮,一壶冷酒浇不灭你心中真情。我引以为豪的易安。

每当独启你们的典籍,便觉得无高地攀心也宽。那些啼叫着的文字,是先辈奔腾不息的热血! 不论面对震撼击射的沧海,感受东坡的豪情,还是浸润着山岚野雾的清幽,品味易安的细吟,我都会由心底萌发出这般强烈的情感。

我因你们而自豪!这是一篇满分作文 这几句诗是作者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定风波里的。

八、苏轼的名句

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2、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释义: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释义: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九、苏轼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出处】 宋·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出处】 宋·苏轼《陌上花》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

【出处】 宋·苏轼《溪前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处】 宋·苏轼《中秋》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出处】 宋·苏轼《薄命佳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出处】 宋·苏轼《初到黄州》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 宋·苏轼《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处】 宋·苏轼《定风波》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出处】 宋·苏轼《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出处】 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出处】 宋·苏轼 《醉睡者》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处】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出处】 宋·苏轼《南歌子·带酒冲山雨》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出处】 宋·苏轼《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出处】 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出处】 宋·苏轼《饮酒》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出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垒先耻。 【出处】 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出处】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出处】 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处】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出处】 宋·苏轼《琴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出处】 宋·苏轼《春宵》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出处】 宋·苏轼《谢人见和雪后北台书壁》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出处】 宋·苏轼《溪前堂》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出处】 宋·苏轼《狱中寄子由》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出处】 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着心里,你唤做眉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出处】 宋·苏轼《无愁可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出处】 宋·苏轼《纵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薄薄酒,胜茶汤,丑妻恶妾胜空房。

【出处】 宋·苏轼《薄薄酒·之一》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出处】 宋·苏轼《韩干马十四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出处】 宋·苏轼《观潮》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出处】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出处】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出处】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欲寄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