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雨花台的诗句有哪些南京雨花台的黄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 一抹夕阳 洒在雨花台上 投下一道道锐利的阴影 很像当年日军步步进逼南京时 标在作战地图里的那道黑色箭头 在夕阳中 我不觉走进了 黑色箭头的 浓重阴影 转过身来 背对夕阳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长 被浓浓的硝烟掩饰 被呛人的腥风封锁 爆竹般的枪声 声嘶力竭的厮杀声 透过紧闭的大门 灌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风 更使人战栗 雨花台的枪声已渐渐远去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惨烈的场景 想起很多无耻的暴行 想起两个刽子手的杀人比赛 想起许多日本兵的野兽行径 我的眼中早已溢满泪水…… 雨花台在记忆里无法宁静 每走一步 都将踏进悲愤凄凉的往事 南京雨花台的黄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边空荡的长椅上 掠过落日的余晖 心中系着时代的结 久久无法打开 2.求关于雨花台的歇后语和诗句.越多越好1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乾隆2雨花台(七绝)2009-08-22秋阳斜照雨花台,塑像凝眸望九垓.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尘埃.雨花台悼先烈(调寄清平乐)南征北战,岂惧头颅断.洒血捐躯奔国难,浩气长存碧汉. 迎来解放新天,共和伟业弥坚.欲保红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贤.3满江红(雨花台用前韵)作者:吴潜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叹俯仰,成今昔.愁易揽,欢难觅.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4【作者:梁栋】 【年代:宋朝\代】 【诗文】: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树边.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与客留连.英雄马鬣无余地,气势龙蟠得几年.眼底兴亡总闲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高启 朝代:明 作者:高启 朝代:明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6卖花声•雨花台① [清] 朱彝尊②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7雨花台的石子------五光十色。 3.关于雨花台的诗句1、《雨花台》宋·唐仲友 竟夕飞花一尺围,今朝晴色荷神禧。 共寻萧寺因乘兴,直上高台是爱奇。 2、《次韵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宋·周必大 岁晚相逢古帝乡,长松百尺傲冰霜。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赋名花似漫郎。 3、《雨花台》宋·梁栋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树边。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与客留连。 4、《卖花声·雨花台》婉约诗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5、《雨花台》清·乾隆 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6、《雨花台》宋·王安石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 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怀古诗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8、《雨花台登山》近代·陈三立 霁郭开吾意,孤寻瘗血冈。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 石颗蛇遗卵,濠围。9、《雨花台》宋·方岳 孤云落日倚西风,历历兴亡望眼中。 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马恨无穷。 10、《游金陵雨花台》宋·贺铸 迢迢朱雀航,飞盖共淩越。东风石子冈,芳草微径绝。 生公法堂在,清夜。11、《雨花台》宋·刘端之 六朝宫苑帝王州,何事兴衰若置邮。 可是战争收拾后,却将歌舞破除休。 12、《雨花台》宋·卢寿老 輶车行晓快新游,更上雨花台上头。看不厌人浑是景,清无极处奈何秋。 13、《雨花台》宋·罗必元 萧帝倾心向佛家,谩言天女坠天花。 芦僧一叶横江去,回首梁园日脚斜。 14、《雨花台》宋·马之纯 居士室中天女现,生公台上雨华悬。只因妙语倾人听,非有真花堕我前。 15、《雨花台》宋·张榘 莫说南朝胜概繁,祗今近郭已江村。 台荒浪纪曼花坠,事往空余古意存。 16、《雨花台》宋·张汤 不谭仁义只谭空,一着参差在个中。台上缤纷花正雨,城边一阵已西风。 17、《雨花台》宋·周弼 细藓柔莎琐旧堆,昔年曾见异僧回。 如何天上飞灵雨,不为人间洗劫灰。 18、《秋日登雨花台》明·陈凤 落叶山中寺,秋风江上台。凤城双阙迥,牛渚片帆来。 繁吹暮仍急,清樽。19、《雨花台观月》明·金大车 高台上与碧云齐,坐看冰轮出海西。 吴苑参差双阙迥,楚天高阔万峰低。 20、《雨花台宴客九韵》明·李蓘 休衙松日高,出郭溪风送。兰棹漾晴波,花林暖香梦。 轻云荡我胸,万象。21、《正月十五日同盛太古集雨花台》明·柳应芳 郭外香台胜日登,天花曾现六朝僧。 宜春犹载屠苏酒,不夜先观太乙灯。 22、《饮雨花台赋得落叶》明·马如玉 登眺台千尺,论心酒一尊。青霜侵树抄,丹叶舞江村。 逐浪同浮梗,随风。23、《同王忘机林子丘登雨花台过吊亡姬杨烟墓荐洒》明·商家梅 雨花台下树为烟,抔土于今已一年。 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 24、《同金子坤陪群公登雨花台》明·盛时泰 绀殿珠宫结驷行,登台共豁远游情。林花雨霁双峰出,云木凉生一鸟鸣。 25、《雨花台所见》明·汤显祖 冉冉春云阴,郁郁晴光莹。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拼知天女后,如逢。 4.关于雨花台的诗1 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 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 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乾隆 2 雨花台(七绝) 秋阳斜照雨花台,塑像凝眸望九垓. 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尘埃. 雨花台悼先烈(调寄清平乐) 南征北战,岂惧头颅断.洒血捐躯奔国难,浩气长存碧汉. 迎来解放新天,共和伟业弥坚.欲保红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贤. 3 满江红(雨花台用前韵) 作者:吴潜 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叹俯仰,成今昔.愁易揽,欢难觅.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 4 【作者:梁栋】 【年代:宋朝\代】 【诗文】: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树边.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与客留连. 英雄马鬣无余地,气势龙蟠得几年. 眼底兴亡总闲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高启 朝代:明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6 卖花声•雨花台 [清]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5.谁知道有关南京雨花台的诗句南京雨花台的黄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一抹夕阳 洒在雨花台上 投下一道道锐利的阴影 很像当年日军步步进逼南京时 标在作战地图里的那道黑色箭头 在夕阳中 我不觉走进了黑色箭头的 浓重阴影转过身来 背对夕阳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长 被浓浓的硝烟掩饰 被呛人的腥风封锁 爆竹般的枪声 声嘶力竭的厮杀声 透过紧闭的大门 灌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风 更使人战栗 雨花台的枪声已渐渐远去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惨烈的场景 想起很多无耻的暴行 想起两个刽子手的杀人比赛 想起许多日本兵的野兽行径 我的眼中早已溢满泪水…… 雨花台在记忆里无法宁静 每走一步 都将踏进悲愤凄凉的往事 南京雨花台的黄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边空荡的长椅上 掠过落日的余晖 心中系着时代的结 久久无法打开。 6.谁知道有关南京雨花台的诗句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时所题诗句的碑刻-乾隆御碑。 乾隆弘历是位心怀大志,胸有谋略,且潇洒飘逸,风流倜傥的皇帝。他即位后,承袭了他祖父康熙大帝的遗业。 康熙帝曾六下江南,以巩固对汉地的统治,乾隆帝自称效法皇祖,也先后六次到江南巡游。在驻骅南京时,三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 此御碑即为三次题诗的诗碑。碑高2.55米,宽0.8米,厚0.21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身正面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题之诗。 诗曰: 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 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碑背面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题之诗: 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 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1997年,雨花台风景区在其上建四角亭,供人们浏览休憩;并在旁边开辟了雨花喷泉,这是具有电动程控功能的喷泉,分为内外三圈上百个喷水头,几分钟内可变幻出各种水流轨迹,游人坐亭观景,顿感清新爽快,如沐春风,似饮甘露,将现代的感觉融入古典的意境之中。 7.求关于雨花台的歇后语和诗句1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 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 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乾隆2雨花台(七绝)2009-08-22秋阳斜照雨花台,塑像凝眸望九垓。 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尘埃。雨花台悼先烈(调寄清平乐)南征北战,岂惧头颅断。 洒血捐躯奔国难,浩气长存碧汉。 迎来解放新天,共和伟业弥坚。 欲保红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贤。3满江红(雨花台用前韵)作者:吴潜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 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 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叹俯仰,成今昔。 愁易揽,欢难觅。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 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 4【作者:梁栋】 【年代:宋朝\代】 【诗文】: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树边。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与客留连。 英雄马鬣无余地,气势龙蟠得几年。眼底兴亡总闲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高启 朝代:明 作者:高启 朝代:明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6卖花声•雨花台① [清] 朱彝尊②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7雨花台的石子------五光十色。 8.有关南京景物诗句大杂烩]» 南京诗词情话 过了南北朝时期, 就是隋了. 大约是因为北方统治者害怕南方有这么一个隔着天险长江的据点, 就故意打压南京. 从此隋唐两代南京就荒废了,? 隋唐时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扬州了(当然扬州在地理上是江北), 扬州兴而金陵没, 从下面杜牧这首诗就可以看出: 杜牧路过南京,“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所以怀念旧游老友韩绰,因而写下了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所以唐代的诗人到了南京, 多数只有伤怀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这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时陈后主作的一首词, 大约被人谱了曲, 然后就变成了靡靡之音, 亡国之曲. 很奇怪, 救国的歌曲大家都听过, 比如义勇军进行曲, 大刀曲等等, 亡国的歌曲谁有听过是什么样子的么? 估计是地球人都没听过的天籁之音吧. 自从这首泊秦淮之后, 秦淮河的确也在明清的时候重新焕起靡靡生机, 即使是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牧杜, 如果生在明清, 也一定会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不会说什么“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 而是不爱扬州名妓改爱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倒是欢快一些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有一个姓萧的皇帝喜欢出家, 一共出了三次家, 每次都是大臣从寺里面把他赎回来. 也就是这个叫萧衍的梁武帝时期, 有一个大法师在南京的某个地方说法, 讲到兴高采烈处忽然落花如雨, 从此这个地方被叫做雨花台. 这四百八十座寺庙, 等到杜牧去看的时候, 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首杜牧的清明, 有人据宋初史书考证杏花村在南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刘禹锡也写过一些南京怀古的小诗. 如这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乌衣巷, 当年南朝的时候发生过画龙点睛的故事. 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地方现在还在, 就在夫子庙的附近. 其实呢, 现在你去朱雀桥乌衣巷, 应该反过来说才对, ‘朱雀桥边夕阳斜,乌衣巷口野草花’. 朱雀桥边看夕阳是不错的, 但绝对没有花花草草, 乌衣巷口倒是被放上了不少盆栽的花草, 但被别的房屋挡住应该看不到夕阳的. 刘禹锡的另一首有关南京的诗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白在南京写过五十多首诗, 大多数都是平平之作了, 有两首比较有名.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个白鹭洲公园, 离我的中学比较近, 所以去玩的机会比较多. 中学里同年级的一个同学在这个白鹭洲救起来一个小孩, 比较的风光. 李白的这句 ‘二水中分白鹭洲’ 有的本子里写作 ‘一水中分白鹭洲’, 倒底哪个对呢? 按照我所见到的白鹭洲的样子, 是二水中分对一些, 因为现在的白鹭洲是两道水围起来的中间形成的小岛, 而不是一个水把一个洲劈成两半个. 不过这个凤凰台, 南京人从来没有见过长什么样. 遗址应该有吧? 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李白的另一首,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王昌龄有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个芙蓉楼是在镇江, 和南京有关系么? 有一些关系. 这个夜入吴, 大约就是乘夜到镇江的意思, 那么是从什么地方夜入吴的呢, 大约就是从南京连夜赶到镇江. 王昌龄为江宁(南京)丞,送友人辛渐北上洛阳,连夜由镇江乘船渡江。 唐末的关于南京的绝唱是韦庄作的一首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依然是感伤之作. 这个台城, 是玄武湖旁的一段城墙, 当年好像是宫城的城墙吧, 就是保护皇帝住的地方的城墙. 我高中时和一个同学逃票上去过. 也不是逃票, 而是进去时没人看门. 不过在上面看到管理员抓到四个爬城墙上来的小学生叫他们补票. 到现在, 玄武湖旁依然是柳树环湖, 十里长堤的景像, 看来当年韦庄到的确是台城没有错. 好一个无情最是台城柳,其实最有情的应该就是台城柳了,过去了这么上千年, 物是人非但那些柳树还立在那里, 难道不是最有情的么, 不然怎么会有 ‘海枯石烂, 此志不渝’的说法, 还有这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