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泗水河畔的诗句《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2.描写泗水河畔的诗句《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3.描写意境的诗句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4、《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5、《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代: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4.描写凄凉意境的诗句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几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这些都还好 不是很肉麻 除岳飞外 前面辛弃疾是豪放派,诗歌比较大气 后面柳永和李煜是婉约派,诗词较柔美 5.形容园林意境的诗句都有哪些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 苏舜钦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元)吴西逸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 维则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 文徵明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 蕉叶半黄荷叶碧, 两家秋雨一家声。(宋)杨万里 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宋) 鲍 昭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唐)王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宋) 陆游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唐)韩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宋)杨万里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唐)刘希夷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唐)宋之问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唐)李隆基 园林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感,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意境对内可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园林意境强调的是园林空间环境的精神属性,是相对于园林生态环境的物质属性而言的。园林造景并不能直接创造意境,但能运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园林造景的特点,创造出促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优美意境的环境条件。 6.描述静坐的意境的句子1.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这一世的轮回随你辗转在红尘里,咫尺天涯的距离,将一份相思分隔在此岸与彼岸,不敢想象执手时的倾心,只怕想了,爱会缠绵缱倦不能阻挡,不敢思量离别时的悲伤,只怕思量了,痛会一泻千里让人断肠,就这样默默地隔岸相思,莫失莫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那一世,你为蝴蝶,我为落花,花心已碎,蝶翼天涯;那一世,你为清泉,我为月牙,形影相错,空负韶华;那一世,你为琵琶,我为琴弦,乱世笙歌,深情天下。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的朱砂,倾尽天下,只不过是一场繁华,只要你笑靥如花,我愿舍弃江山如画,归田御甲,皇图霸业弹笑间,不敌同你一场醉. 7.关于意境雄浑、开阔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