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夜闻洛滨吹笙》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
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
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
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名为《笙歌》,是一首对笙歌的赞美和神往的诗。诗中通过对笙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千年之后笙音再次响起,穿越时空的渴望和向往。 首句“王子千年后”,借用古代传说中的王子乔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笙歌能够流传千年的期待和向往。接下来的“笙音五夜闻”则表达了笙歌的魅力和影响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笙歌的旋律和氛围,如清洛之畔的涓涓细流,绕山转水,时断时续,如同仙云般飘渺。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形象地描绘了笙歌的旋律变化,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激昂高亢,如同细雨轻风,难以捉摸,又如鸟鸣啾啾,婉转动听。 “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进一步描绘了笙歌的氛围和美感,如同松风轻拂,月影摇曳,带动着轻柔的音乐。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则表达了诗人对笙歌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同凤凰之管,鸾鸟之声,美妙绝伦。 整首诗通过对笙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千年之后笙音再次响起,穿越时空的渴望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笙歌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夜闻洛滨吹笙》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听到洛阳滨河一带传来笙声的美妙感受。创作背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背景: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和音乐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洛阳作为唐朝的都城之一,文化气息浓厚,笙这种乐器在当时也比较流行。 2. 个人经历:张仲素曾经历过一些人生的起伏和波折,对音乐和诗歌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在夜晚听到滨河一带的笙声时,他被美妙的音乐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综上所述,《夜闻洛滨吹笙》的创作背景可以包括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相关诗词
  • 1
    [唐]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 2
    [唐]
    龙种生南岳。
    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
    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
    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
    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
    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
    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洌。
    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
    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
    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
    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
    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
    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
    常愿事仙灵
  • 3
    [宋]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
    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
    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
    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
    人间举眼尽堪悲,独阴崖结茅屋。
    美人为黄土,草木皆含愁。
    红房紫谭处处有,听曲低昂如有求。
    青天漫漫覆长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见玉颜空死处。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