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问渊明》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生命、自然、宇宙和道德等多个主题。 诗的开头,“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表明了诗人的观点,即精神和形体并非截然分离,人类和自然也是如此。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接着,“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即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存在于天、地、人三者之间,也贯穿于整个宇宙。 “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日月星辰,还是卑微平凡的山川河流,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诗人通过引用古代传说中的三皇,表达了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有限性和生命过程的必然性的理解。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命的短暂和不确定性时,选择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诗人通过对比,批评了追求名誉的行为,强调了人应该遵循自己的本心,追求内心的满足。 “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即生命既有忧愁也有欢乐,忧愁过后,生活也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过程的认同和接受,即使生活中充满波折和变化,也要积极面对。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这是诗人的结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坦然态度和顺应自然、接受命运的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生命、自然、宇宙和道德等多个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关诗词
  • 1
    [宋]
    四明山水远且清,秀气钟作千人黄。
    南州高士真济美,天地正粹涵中襟。
    学问渊源派伊洛,文章典丽铿{径去彳加音}韺。
    射策丹墀压群彦,声名一日蜚玉京。
    粤从膴仕久扬历,政事所至皆有称。
    雠较芸编上群玉,蕃宣茹水腾颂声。
    凝旒简眷异俦正,追班文石焕郎星。
    清规屹立朝誉振,儒术既行邦计赢。
    论思献纳众所瞩,其奈宵旰怀远氓。
    咨诹出揽澄清辔,肃持庾节赒列城。
    视时敛散民食足,观风按察吏胆惊。
    侧听赐环驲骑速,行看荷橐天衢亨。
    节过清明才六日,欣
  • 2
    [宋]
    薄日轻云,天气好、相将祈谷。
    民情喜、颂声洋溢,清风斯穆。
    饮酒不多元有量,吟诗无数添新轴。
    对古人、一笑我真愚。
    君无俗。
    斜川路,经行熟。
    黄花在,归心足。
    问渊明去后,有谁能属。
    神武衣冠惊梦里,江湖渔钓论心曲。
    但从今、散发更披襟,谁能束。
  • 3
    [宋]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
    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
    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
    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
    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
    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
    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
    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