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濂溪之水清,未足濯公缨。 平生抱苦节,成就此溪名。 长啸置符传,孤云归思轻。 溪头四壁居,溪下百亩耕。 量汲奉晨盥,课樵共夕烹。 希逢杖屦游,但听弦歌声。 为客剪三径,传家通一经。 双珠交照乘,合璧倍连城。 被褐有余乐,问缣无隐情。 桂林两枝秀,借尔俗眼荣。 昔仰名父子,今推难弟兄。 不应文范裔,遽谓公慙卿。 如袭带砺封,毋为权利倾。 地实寝丘比,有力安得并。 勒诗高岸石,敢告後代生。 |
| 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澈溪水的赞美,同时也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其高尚的品质和节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濂溪之水清,未足濯公缨。”用清澈的溪水引出诗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这里运用了“濯缨”的典故,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世俗,但心灵却保持着清白。 颔联“平生抱苦节,成就此溪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坚韧不拔、抱持节操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溪水名字的由来。 颈联“长啸置符传,孤云归思轻。”表现了诗人抛开世俗纷扰,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内心状态。 接下来几联描绘了诗人的理想生活:“溪头四壁居,溪下百亩耕。量汲奉晨盥,课樵共夕烹。”诗人在溪边建起简陋的住所,耕种百亩田地,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希逢杖屦游,但听弦歌声。”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游览山水,欣赏美妙的音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客剪三径,传家通一经。”诗人虽然身为客人,但却为人家修剪园路,传承家学,表现了其谦逊、儒雅的品格。 “双珠交照乘,合璧倍连城。”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被褐有余乐,问缣无隐情。”诗人虽然穿着简陋的衣服,但内心却充满快乐;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却毫无隐瞒。 最后的几联“昔仰名父子,今推难弟兄。不应文范裔,遽谓公慙卿。如袭带砺封,毋为权利倾。地实寝丘比,有力安得并。勒诗高岸石,敢告後代生。”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人和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坚守节操的决心。同时,诗人也告诫后代要保持这种高尚品质,不要为权利所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