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家太湖石,何从太湖得。 太湖天东南,太行天西北。 相去三千里,虽有何致力。 古人烦舟车,顽质无羽翼。 窍引木莲根,木莲依以植。 秋蛇出其中,舌吐虹霓色。 君尝夸於我,怪怪亦特特。 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 事固无丑好,丑好贵不惑。 |
| 这首诗的主题是“太湖石”,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首先,诗中提到了太湖石的来源,诗人询问石头是从太湖中得来的,这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类互动的思考。接着,诗人又以“太湖天东南,太行天西北”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 接着,诗人又提到了石头的“相去三千里”,这似乎是在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征服,但也透露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力感。诗人用“古人烦舟车,顽质无羽翼”,表达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无法直接改变自然,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自然。 诗人通过“窍引木莲根,木莲依以植”来表达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接着,“秋蛇出其中,舌吐虹霓色”,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石头的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最后,“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丑陋的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最后,“事固无丑好,丑好贵不惑”,诗人总结了自己的思考,认为事物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人的理解和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太湖石”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丑陋的接受。这首诗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