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七国吟》

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末路尚纵横”的战国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行为,表达了对战争和权谋的深刻理解。 首联“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描绘了战国时期,各国在末路挣扎时,为了生存和利益,已经不再重视仁义道德,而是更倾向于权谋和策略。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常常采用各种手段,包括欺骗、背叛、暗杀等。因此,诗人认为在这个时期,仁义之言已经不被重视。 颔联“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进一步描绘了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景。诗人指出,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中,破齐存即墨和坑赵尽长平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前者是指齐国在面临危机时,通过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敌人;后者则是指秦国在消灭赵国的过程中,采取了残酷的战术,将赵国士兵全部坑杀。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理解。 颈联“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表达了诗人对战国时期权谋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在清晨看到鬼怪并不奇怪,因为鬼怪只是人们心中的恐惧和想象;而在白日杀人也不足为奇,因为这是战争的常态。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权谋的理解和接受。 尾联“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苏张是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辩士,他们善于用言辞说服他人。诗人以此表达了战国时期权谋的复杂性和高超性。在战争中,如果对方被说服,那么就可能放弃抵抗,从而取得胜利。因此,扼喉其势不俱生,表达了诗人对战国时期权谋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历史背景和人物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和权谋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评价,展现了其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上一首
《缘识》
相关诗词
  • 1
    [清]
    邈唐虞,远夏殷。
    卷宗周,入暴秦。
    争雄七国相兼并。
    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
    最可叹龙蟠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 2
    [元]
    算来浮世忙忙,竞争嗜欲闲烦恼。
    六朝五霸,三分七国,东征西讨。
    武略今何在,空凄怆,野花芳草。
    叹深谋远虑,雄心壮气,无光彩,尽灰槁。
    历遍长安古道。
    问郊墟、百年遗老。
    唐朝汉市,秦宫周苑,明明见告。
    故址留连,故人消散,莫通音耗。
    念朝生暮死,天长地久,是谁能保。
  • 3
    [唐]
    贪铸金钱盗写符,何曾七国戒前车。
    长生不待炉中药,鸿宝谁收箧里书。
    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
    云中鸡犬无消息,麦秀渐渐遍故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